《陜西省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指導意見》發布
到2025年底陜西將建成約600個實踐基地
本報訊 (記者 郭妍 見習記者 王晨曦)6月25日,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為切實推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結合我省實際,省教育廳印發了《陜西省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指導意見》。
根據《意見》,到2025年底,全省爭取建成600個左右(省級200個,市、縣級400個)教育理念先進、課程設置科學、機制健全、運行規范的綜合型實踐基地和“工業+”“農業+”“科技+”“生態+”等特色鮮明的不同類型實踐基地,基本滿足大中小學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多樣化需求。
《意見》要求,實踐基地要堅持育人為本,把握正確的育人方向,幫助學生樹立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觀念和勞動精神,養成熱愛勞動、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的品質,培養滿足生存生活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
中小學實踐基地以使用傳統工具、傳統工藝的勞動為主。小學生以初步體驗種植、養殖、手工制作等簡單的生產勞動為主,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勞動,初步養成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態度。初中學生適當體驗包括金工、木工、電工等項目在內的勞動,嘗試家用器具、電器的簡單修理,參與種植、養殖等生產活動,學習相關技術,獲得初步的職業體驗。高中學生從工業、農業、現代服務業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項目中,選擇1至2項生產勞動,經歷完整的實踐過程,養成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品質。
職業院校實踐基地要注重結合產業新業態,突出職業體驗特點,結合專業特點設計勞動教育實踐課程,讓學生參與真實的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提高職業勞動技能水平,培育積極向上的勞動精神和認真負責的勞動態度。
普通高等學校實踐基地要注重結合勞動新形態,突出創新創業特點,強化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培育創造性勞動能力和誠實守信的合法勞動意識。
實踐基地應當如實記錄學生參加的勞動實踐活動內容和表現情況,并配合學校給予評價,記入學生勞動教育課程學習成績。鼓勵各實踐基地積極探索科學的學生勞動素養教育評價機制和標準,推動德智體美勞五位一體協同育人體系建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