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發掘文物200余萬件 她讓耀州窯“活”起來
日前,中共銅川市委發布通知稱,近年來,銅川市涌現出一批政治堅定、忠誠履職、敬業奉獻、勇于擔當的先進典型,為推動銅川新時代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注入強大的正能量,禚振西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擇一事而終一生,將青春年華和畢生所學無私奉獻給耀州窯文物保護和傳承弘揚耀瓷文化工作。中共銅川市委決定,在全市開展向禚振西同志學習活動。
1961年秋,禚振西從西北大學考古專業畢業踏進了陜西省考古研究所的大門,開啟了她為之奮斗一生的文博事業。1973年5月,銅川燈泡廠進行基建,挖出大量的耀瓷碎片。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黨組織決定,由禚振西帶隊,組成一支3人考古隊到銅川市開展耀州窯遺址考古工作。為了不辜負組織的信任,她毅然告別丈夫和兩個年幼的孩子,從西安來到黃堡鎮,主持進行當時全國最大規模的考古發掘。當時,她白天帶領隊員現場挖掘,晚上回到附近工廠女工宿舍,就在上夜班女工的床鋪休息,足跡遍布黃堡、陳爐等地數十平方公里的山梁溝峁,最后出土瓷片和窯具2萬多件,為日后耀州窯考古研究積累了第一手資料。
禚振西。耀州窯博物館供圖
在考古一線,人們總能看到禚振西忙碌的身影。1984年夏,黃堡鎮村民在漆水河岸打石灰窯時,發現了掩埋在地下的耀州窯宋代窯爐爐基,周圍還有唐代黑釉瓷器,禚振西知道后立即帶領考古隊奔赴現場挖掘。第二年,禚振西又請求省文物局派來同樣從事考古工作的丈夫杜葆仁一同加入,開始了兩人共同主持長達15年的耀州窯遺址考古發掘工作。這次發掘,在國內首次發現了一座保存完整的宋代晚期家庭式作坊、窯爐、堆料場和堆煤場;出土了唐、宋、金、元各時代的大批精美瓷器,發現了珍貴的唐三彩和3個燒制唐三彩的窯爐,使耀州窯成為我國發現的第二處燒制唐三彩的窯場。此次重大發現使得耀州窯遺址考古工作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普遍關注,并因此成立了我國第一個在瓷窯遺址上建立的長年從事陶瓷考古研究的銅川考古工作站。
杜葆仁禚振西在耀州窯主持發掘及研究。耀州窯博物館供圖
禚振西從事考古和文物發掘工作60年,留在耀州窯進行遺址考古發掘也已48年,先后主持挖掘珍貴文物200多萬件,讓燒造出“精比琢玉耀州瓷”、位列宋代六大窯系之一的耀州“十里窯場”重新展現在人們眼前。在窯址考古發掘的基礎上,銅川市先后建立起“耀州窯遺址”“唐三彩遺址”,并于1994年建成耀州窯博物館,成為我國目前發現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一所古陶瓷專題博物館。1998年禚振西同志退休后,欣然接受耀州窯博物館聘任,擔任耀州窯博物館名譽館長、研究員,長期主持耀州窯遺址發掘與研究工作。她先后帶隊用5年時間完成上店、陳爐、立地坡等窯址考古,發掘出30多處燒造區,20多座窯爐,陶瓷標本20多萬件。她主持的耀州窯遺址考古發掘獲得全國首屆田野考古獎,被列入20世紀“中國百大考古發現”和“陜西十大考古發現”;耀州窯遺址、陳爐耀州窯址先后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陳爐鎮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禚振西生于舊社會、長在紅旗下,親歷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堅定了畢生追隨共產黨、堅定跟黨走的信念。她常講:“我的學術生命是黨給的,是黨培養了我,我就應該用畢生所學把專業搞好!”數十載如一日的堅守,禚振西以考古工作站為家,常年駐守工地,顧不上照顧父母和孩子,全身心投入到發掘、整理和研究工作中,用行動詮釋了一位共產黨員對黨的事業的忠誠熱愛。
2003年,已經65歲的禚振西在陳爐上店、立地坡等遺址考古時,每天沿著山路步行達15至40多公里路程,輾轉多個發掘點查看工程進度、遺址現象,盡心盡力指導科學發掘。經過深入扎實的工作,她揭示出唐至元明各時期耀瓷的特征,系統解決了其時代區分問題,理清了每個時期耀州窯制瓷史,填補了北方地區該段制瓷史的空白。禚振西對耀州窯與柴窯關系的深入研究,也成功促成了耀州青瓷的復仿燒制。
禚振西指導耀州窯考古修復。耀州窯博物館供圖
除了親自實地考察,禚振西還主持編寫了《唐代黃堡窯址》《五代黃堡窯址》《宋代耀州窯》等考古報告以及《陳爐耀州瓷精粹》《中國耀州窯》圖錄和《耀州窯瓷鑒定與鑒賞》等8部專著,其中《耀州窯瓷》以日文版出版,發表專業論文近200篇,先后榮獲陜西省歷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次,陜西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8次、三等獎5次,陜西省文物系統優秀成果一等獎2次,禚振西成為了中國考古報告編寫著書數量最多的研究人員。
禚振西獲得銅川建市60周年杰出貢獻人物表彰。耀州窯博物館供圖
一念既出,終生相傾。禚振西全身心地撲在耀州窯這方土地上,從青絲到白發,風餐露宿,孜孜以求,為耀州窯的發掘、研究、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無負一名考古工作者的歷史使命,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守與擔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