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開放"試驗田" 陜西自貿區西安區域協同發展顯成效
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鄒星 攝
人民網西安4月1日電(鄒星)“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以來,我們推動了127項改革試點任務全面落地,累計形成520項創新案例,其中26項創新成果得到國務院和相關部委通報肯定,66項創新成果在陜西全省復制推廣,初步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西安經驗’。”4月1日,西安市召開中國(陜西)自由貿易實驗區西安區域建設成果新聞發布會,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沈黎萍圍繞陜西自貿區西安區域5年建設情況作了介紹。
“自貿試驗區的核心任務就是加快建設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促進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 沈黎萍介紹,在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按照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要求,不斷完善監管制度,提升外資促進和保護力度,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平等競爭;在全國率先推出“微信辦照”、24小時自助信包箱等創新舉措,啟用“24小時全智能辦照系統”和企業名稱自主申報系統,實現企業開辦零成本,辦事最多“跑一趟”;設立西安知識產權法庭、陜西自貿試驗區仲裁院、陜西自貿試驗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一帶一路”服務機制辦公室和國際商事調解中心、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業務西安受理窗口,加快建設“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優質高效法律服務。
在創新監管模式方面,在全國鐵路口岸首創“鐵路運輸方式艙單歸并”新模式,使中歐班列長安號在口岸的停留時間縮短6-12小時。在航空口岸實施機坪“直提直裝”新模式,實現了國際貨物24小時“隨到隨提、隨到隨裝”,滿足了企業對通關、物流時效和特殊商品安全運輸“零延時”的迫切要求。2021年12月,西安市出口貨物通關時間壓縮至1.1小時,進口貨物通關時間壓縮至34.3小時,分別較2017年壓縮82.3%、62.1%,西安跨境貿易指標獲評全國標桿稱號。
在創新金融服務方面,在全國率先開展國際保理美元融資業務試點,已為全國253家中小微出口企業提供融資近1500萬美元,為企業節省融資成本3%以上。依托“保稅+融資租賃”模式引入航空模擬機,在陜西全省率先實現航空模擬機保稅融資租賃業務。打造“通絲路”陜西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結算服務平臺,為小微企業將產品推向全球提供便利,已有300余家外貿企業入駐平臺,跨境人民幣結算額達2700萬元。建設運行中歐班列長安號數字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已向30余家企業提供融資業務,累計授信金額超過21億元。創新推出“央行長安號票運通”“中歐班列貸”、自貿港商票“運單融資”等產品,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這些創新舉措進一步提升了市場主體活力和經濟發展動力,吸引了一大批知名企業及項目在區內聚集;形成了以電子信息制造、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現代物流、會議會展等為代表的重點產業布局。”據沈黎萍介紹,從揭牌至2022年1月底,西安區域(含西咸新區)新增市場主體106546家,其中注冊資本億元以上企業946家,外商投資企業737家,新增市場主體數是自貿試驗區設立前的4倍。自貿試驗區已經成為創新創業的首選地、優質資源要素的集聚地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還為西安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構建陸空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提供了強大引擎。圍繞中歐班列長安號高質量開行,西安區域推出全程統一運單、寬軌直達班列等系列舉措,有效優化了中歐班列運營組織模式,提高了運輸實效,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目前,長安號國際干線增加至16條,“+西歐”集結線路達15條,班列的開行量、重箱率、貨運量等核心指標位居全國前列。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累計開通39條全貨運航線,4條第五航權航線,2021年完成貨郵吞吐量39.56萬噸,位列全國機場第9位。
如何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區域協同發展?沈黎萍介紹:“我們與深圳前海等21個國內自貿片區共同發起成立全國自貿片區創新聯盟,與47個國內自貿片區、境外產業園設立特殊經濟區域自由貿易創新聯盟;與連云港、鄭州等9個自貿片區及霍爾果斯、阿拉山口2個重點口岸共同發起成立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自貿試驗區聯盟;積極參與黃河流域自貿試驗區聯盟建設,促進聯動發展協同開放。”
同時,西安區域與渭南高新區、安康高新區、銅川新區、寶雞高新區等簽署協同創新發展合作協議,促進協同創新區建設。與烏魯木齊、西寧、銀川、蘭州等城市深化合作,建立聯動發展機制,促進改革創新經驗互利共享。區內改革試驗與區外復制推廣有機銜接,初步形成了自貿紅利共享、開放成果普惠的局面。
“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自古以來就具有開放發展的特質。新時代的西安,更是建設‘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國家向西開放的戰略前沿。”沈黎萍表示,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將繼續堅持先行先試,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全面賦能西安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為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更多的西安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