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流域生態 確保黃河安瀾
陜西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村頭山峁上,年過六旬的馬柿軍和鄉親們手握鐵鍬,正在開挖魚鱗坑。這一個個交錯排列的半月形土坑,看似不起眼,卻能蓄水保肥,助力提高苗木成活率。“蓄水種樹,讓泥不下山、沙不出溝。”順著馬柿軍手指的方向望去,山坡上栽植的200多株蘋果樹已冒出新芽。
馬柿軍的家在陜西省榆林市子洲縣張家砭村,地處黃河粗泥沙集中來源區腹地。站在山頂四望,山坡上溝壑交錯。長期以來,順著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大量泥沙涌入黃河。陜西省水利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陜西省內黃河流域輸沙量超過黃河流域總輸沙量的60%。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強調:“要堅持不懈開展退耕還林還草,推進荒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推動黃河流域從過度干預、過度利用向自然修復、休養生息轉變,改善流域生態環境質量。”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我們抓住水沙關系調節這個‘牛鼻子’,全力在減沙控沙上下功夫。”陜西省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主任楊穩新介紹,遵循黃土高原地區植被分布規律,陜西以草固沙、以林攔沙、以壩留沙,持續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進入黃河的泥沙量不斷減少。
“溝里筑道墻,攔泥又收糧。”馬柿軍口中的“墻”,指的是淤地壩——黃土高原地區創造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溝底筑壩,滯洪、攔泥、淤地、蓄水,讓荒溝里“長”出良田。“平整、墑好、肥多,大伙兒都說淤地壩是‘糧囤子’哩!”馬柿軍說。
張家砭村原先的3座淤地壩年久失修、設施老化。3年前,村里實施新一輪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挖掘機日夜作業,淤地壩翻新、加固,壩地增加了100多畝;分支溝道里,谷坊、水窖等設施修葺一新,形成二級蓄水;坡面上,新建的數百畝梯田,變成了良田和果園。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大規模興建至今,陜西累計建成淤地壩3.4萬座,淤地壩累計攔泥沙58億噸。
眼下,陜北的溝壑間施工正酣,“十四五”時期將新建淤地壩、攔沙工程設施2680多座,預計攔泥沙量1660萬噸。
工程措施“攔泥沙”,林草措施“穿綠衣”。走進黃河岸邊的延安市宜川縣晉陜峽谷,坑洼崖面上,幾名造林隊員正在澆灌新補種的苗木。
“這里曾是荒山禿嶺,山勢陡峭、土壤貧瘠,種樹不易。”宜川縣林業局副局長郝云峰說,條件雖困難,造林不停歇,當地在實踐中摸索出了“石坑客土大苗”方法——山陡留不住土,就在斜坡砌壘石坑;土層太瘠薄,就從別處調配土壤;矮小苗木易遭野兔啃食,就栽種大樹苗。
“陜北人種樹,有著一股韌勁兒。”郝云峰說,2012年以來,宜川縣用“石坑客土大苗”方法累計造林3.5萬畝,“一到夏天,到處郁郁蔥蔥”。
“工程措施、林草措施雙管齊下,陜北的水土流失得到進一步治理,入黃泥沙量顯著減少。”陜西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省內黃河流域年均入黃泥沙量已由2000年前的8億多噸減至目前的2.68億噸,下降2/3。
減了“含沙量”,增了“含綠量”,黃土高原換來“含金量”。
延安市安塞區南溝村地處黃土丘陵溝壑區,7年前,村里開始打造生態農業示范園,山窩窩里產出“金果果”。游客花500元認養一棵果樹,可以獲得“采摘權”,收獲季節就會收到又甜又脆的蘋果。通過“我在南溝認棵樹”這一創新營銷模式,3000多棵果樹有了認養者。
“這千畝山地蘋果,外觀圓潤,果味清甜。2021年采摘的幾百箱蘋果準時寄給了北京、上海等地的認養者。”南溝村駐村干部張光紅說。
2021年,陜北地區(榆林、延安兩市)糧食總產量達293.55萬噸,蘋果產量達492.55萬噸……“黃土沙窩”變身“塞北糧倉”,陜北正日益成為重要的糧果基地。
《人民日報》( 2022年05月14日 第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1陜西核酸檢測再降價
- 2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
- 3陜西出臺強化穩就業擴就業措施
- 4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
- 5陜西省學習貫徹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
- 6趙一德主持召開省政府黨組(擴大)會議
- 7分析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 研究…
- 8杭州亞運會及成都大運會將延期舉行
- 9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
- 10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 繼…
- 11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砥礪…
- 12綠色潼關的生態經濟
- 13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在…
- 14戰“疫”暖心事|高齡孕婦急需保胎藥…
- 15中國經濟 開局平穩韌性強(穩字當頭…
- 16努力實現縣域招商引資新突破 助力譜…
- 17推動全民健身事業邁上新臺階(弘揚北…
- 182022年全國高考將于6月7日至8…
- 19十一屆寶雞市文化旅游節——“香約野…
- 20在民族復興征程中激揚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