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事實事辦到困難群眾心坎上(民生觀)
把好事實事辦到困難群眾心坎上,就一定能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線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省武漢市考察時指出,要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松勁心態,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同時要盡可能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想辦法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確保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少受影響。
為克服疫情對困難群眾生活的影響,各地已采取多項措施。其中,江蘇省南京市民政局統籌各類困難群眾基本情況,建立數據庫。當在庫人員因災害、事故、疾病等遭遇更大困難時,系統會自動預警,工作人員及時上門核實情況、提供各類指導幫助。大數據分析研判,為困難群眾精準畫像。技術手段的加入讓“人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人”,讓因不了解政策而未發起申請的幫扶對象也能得到及時救助。
從實際效果看,這是一項有效舉措。放眼各地,類似舉措還有很多:簡化流程,實現足不出戶線上辦事;優化服務,網格員手把手指導救助申請;及時到位,根據物價變動發放臨時補貼……出實招、講實效,就能讓更多貼心有效的舉措落地生根。這背后,正是無數幫扶干部的全力參與、無私奉獻。
幫扶困難群眾,需要擔當精神。干事擔當,是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價值所在。擔當和作為是一體的,不作為就是不擔當,有作為就要有擔當。對困難群眾的訴求認真傾聽、用情用力,正是擔當精神的體現。始終把群眾的急難愁盼放在心上,努力找到問題的癥結,多想辦法解決,多做嘗試改進。如果在工作中因為怕擔責任而畏縮不前,不作為慢作為,勢必對困難群眾的生活造成影響。
幫扶困難群眾,需要實干精神。干在實處,就要在為群眾做好事、做實事上下功夫。什么是好事實事,要從困難群眾切身需要來考量,不能主觀臆斷,不能簡單化、片面化。哪里有群眾的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實事。我們看到,為了能深入、全面地了解困難群眾需求,很多干部挨家挨戶走訪調研,主動解疑釋惑,用足用好各項政策。腳踏實地,真正融入群眾中,把好事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就一定能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線,實現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難有所幫。
我們相信,更多的幫扶干部能夠“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有擔當、干實事,把各項救助制度執行到位,讓困難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讓社會救助成色更足、更有溫度。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07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