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奮進新征程,創造新偉業④
(一)
發展的軌跡記錄奮斗的足印,歲月的年輪鐫刻歷史的榮光。
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創新動力更加強勁;東中西和東北“四大板塊”優勢互補、奮勇爭先,區域發展更加平衡、更加協調;污染防治力度空前,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開放磁力持續釋放;人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朝著共同富裕邁出了重要步伐……新時代十年的輝煌成就和偉大變革,書寫在廣袤大地,刻印在人民心間。
發展的成就,源于理念的引領;奮斗的號角,鼓舞前進的步伐。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這一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發展密碼”,深刻指明了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的“奮斗路徑”。
穿越時空、燭照當下、前瞻未來的智慧之光,照亮非凡征程,指引前進方向。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來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新時代新征程,只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就一定能夠不斷提高我國發展的競爭力和持續力,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主動、贏得未來。
(二)
賀蘭山東麓,寧夏鎮北堡,一片葡萄園見證發展之變。
曾經,違規露天采礦不斷,賀蘭山生態環境遭受破壞。除“舊疤”,生“新肌”,種葡萄,蓋酒莊,昔日礦坑變身生態園,如今,酒堡掩映,湖沼鑲嵌,村民增收。
小鄉村連著大中國,葡萄園藏著大邏輯。時針撥回至2012年,中國經濟增速新世紀以來首次滑落至8%以下,多年來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后,隱憂顯現:一些地方和部門存在片面追求速度規模、發展方式粗放等問題,疊加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影響,經濟結構性體制性矛盾突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
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中國要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
科學把握發展大勢——作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指出“我國經濟發展呈現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要求“不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科學回答了中國經濟“怎么看”的問題。
堅決調整發展思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強調“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發展的必由之路,科學指明了中國經濟“怎么辦”的問題。
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許多重大理論和理念,其中新發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
在新發展理念的有力指引下,一路艱辛奮斗,一路披荊斬棘,中國的發展面貌煥然一新。
創新動力不斷增強。“嫦娥”奔月、“天問”落火、“羲和”探日、“天宮”覽勝讓中華民族對宇宙的浪漫遙想照進現實,“華龍一號”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運讓我國核電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躋身世界第一方陣,立體交通網絡穿山越海、四通八達,讓天塹變為幸福通途……創新中國活力無限,科技成就燦若繁星,創新成果熠熠生輝。走過非凡十年,我們更加堅信:“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協調發展成效顯著。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齊頭并進,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日新月異,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蹄疾步穩,東西南北中共譜“協奏曲”,城市與鄉村攜手織“錦繡”。今天,9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大地,東西互濟,南北協同,陸海統籌,發展“差距”變追趕“勢能”。走過非凡十年,我們更加堅信:“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
綠色發展步履鏗鏘。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計下降了大約34%,29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人民群眾進一步享受到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清水綠岸、魚翔淺底,鳥語花香、田園風光。走過非凡十年,我們更加堅信:“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
開放標識更加鮮明。遠洋巨輪循環往復,中歐班列日夜兼程,經貿盛會好戲連臺……把握經濟全球化大勢,堅定不移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開放質量穩步提升、開放合作走深走實,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走過非凡十年,我們更加堅信:“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共享理念深入人心。我們歷史性地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基本養老保險覆蓋10.5億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走過非凡十年,我們更加堅信:“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十年砥礪奮進,十年成就輝煌。這十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十年,我們黨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經濟思想。這一科學理論,是中國共產黨不懈探索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形成的寶貴思想結晶,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科學指南,引領我國經濟克服涉灘之險、爬坡之艱、闖關之難,一路勇毅前進。
在戰勝挑戰中發展、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十年來,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一家外媒回顧中國這十年,發出這樣的感慨:“如果說那時的世界尚在觀察中國,十年之后已經對今天的中國要走什么樣的路有著清晰判斷和毫不掩飾的贊嘆。”
用新思路尋找新出路,以新理念引領新發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中國號巨輪涉險灘、渡激流標注前行航向。實踐充分證明,貫徹新發展理念帶動發展觀念轉變和知識能力提升,推動利益關系調整和體制機制創新,新發展理念以其很強的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成為推動發展的指揮棒、紅綠燈,引領中國經濟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三)
一分鐘,復興號列車能行駛5833米;一分鐘,白鶴灘水電站能生產“綠電”約12萬千瓦時……每一分鐘,都能感受到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動。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猶記十年前,中國經濟正進入一個歷史的峽谷,風起云涌、灘險浪急。看內部,經濟長期高速增長過程中積累的一系列深層次矛盾不斷積聚,結構調整、動能轉換勢在必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重大變化,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看外部,國際金融危機陰霾未散,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關系復雜變化,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綜合國力競爭空前激烈。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洞察發展大勢,深刻把握規律,作出重大戰略判斷:“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為新時代中國經濟標注了清晰的歷史坐標。
由大變強,這是中國經濟必須跨越的關口——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新形勢下發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不能再走大呼隆、粗放型發展的路子”。習近平總書記登高望遠、把脈定向:“我們必須推動高質量發展,以適應科技新變化、人民新需要,形成優質高效多樣化的供給體系,提供更多優質產品和服務。”
轉型升級,這是中國經濟必須面對的課題——實現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新時代的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也必然隨之提升。“我們要重視量的發展,但更要重視解決質的問題,在質的大幅提升中實現量的有效增長。”
動能轉換,這是中國經濟必須經歷的過程——實現高質量發展,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自18世紀下半葉蒸汽機推開現代化大門以來,一條堪稱規律的結論是:一個國家進入工業化中后期,只有實現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益型,才能順利完成工業化、實現現代化。“經濟發展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上升不是線性的,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必須轉向質的提升,我國經濟發展也要遵循這一規律。”
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是內在統一的。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是經濟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新發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導向。
循道而行,方能致遠。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我國經濟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上取得重大突破,開啟了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壯闊征程。
提質升級、激發動力,我國發展不斷向著“更高質量”邁進。0.015毫米,不到一張普通A4紙厚度的1/4,創新成果“手撕鋼”,讓一家企業實現了從一度長期虧損到2021年利潤創建廠以來新高的發展蝶變。十年來,無數這樣的企業,在自身變革中推動中國經濟的質量變革。實踐證明,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始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大力增強質量意識,視質量為生命,以高質量為追求,加快實現質量變革,就一定能推動經濟發展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降本增效、厚植優勢,我國發展不斷向著“更有效率”邁進。過去119人操控的軌道吊,現在僅需9人遠程監控操作,上海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的智能化升級,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效率變革的生動見證。十年來,我國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2%,相當于少用了約14億噸標準煤,少排放了約29.4億噸二氧化碳;2021年,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比2012年提高8個百分點。實踐證明,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一定能實現以提高勞動生產率、投資回報率、資源配置效率為支撐的發展。
為了人民、造福人民,我國發展不斷向著“更加公平”邁進。十年來,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扎實推進,城鄉居民收入比顯著縮小,普惠均等、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健全。2012年至2022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88縮小至2.45。實踐證明,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增進民生福祉,就一定能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綠色轉型、增添后勁,我國發展不斷向著“更可持續”邁進。從造紙產業污染洞庭湖水,到蘆筍產業實現靠水吃水,一退一進之間,湖南沅江走出一條發展新路,映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給神州大地帶來的變革。十年來,我國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綠色日益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實踐證明,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就一定能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自立自強、增強韌性,我國發展不斷向著“更為安全”邁進。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搭乘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飛向太空。為了趕超世界先進衛星導航系統,幾代北斗人接續奮斗、數十萬建設者聚力托舉,實現了北斗系統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區域到全球的歷史性跨越。北斗系統走過的歷程,是“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的具體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產量連續八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能源供給保障能力持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保障能力不斷增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步伐加快,經濟安全得到全面加強。實踐證明,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統籌發展和安全,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就一定能把我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今天的中國經濟,從“有沒有”向“好不好”的轉變愈加凸顯,從“舊動能”向“新動能”的轉變逐浪而高,從“注重量”向“追求質”的轉變勢不可擋。神州大地,氣象萬千的創造和改變,匯聚成新時代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壯麗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不止步,奮斗無窮期。錨定目標,化壓力為動力、積優勢為勝勢,中國經濟將不斷激蕩新氣象,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四)
歷史的長河靜觀時往往風平浪靜,只有驀然回首,才能體會它的波瀾壯闊。
曾經,新疆是“路到頭、人到頭、水到頭、電到頭、田到頭”的邊境之地;如今,“鋼鐵駝隊”中歐班列沿著昔日張騫鑿空之路,將西北邊陲變成開放前沿。2022年7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站在一張巨大的地圖前,久久凝視。此次考察,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于我國比較優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
時間回到2020年春天。3月底的浙江寧波舟山港。習近平總書記冒雨來到這里,實地考察復工復產。“我感覺到,現在的形勢已經很不一樣了,大進大出的環境條件已經變化,必須根據新的形勢提出引領發展的新思路。”回京后不久,在4月10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
這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近些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環境變化,逆全球化趨勢加劇,傳統國際循環明顯弱化。在這種情況下,立足國內、依托國內大市場的優勢,充分挖掘內需潛力,有利于化解外部沖擊和外需下降帶來的影響,也有利于在極端情況下保證我國經濟基本正常運行和社會大局總體穩定。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只有立足自身,把國內大循環暢通起來,才能任由國際風云變幻,始終充滿朝氣生存和發展下去。”
這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從國際比較看,大國經濟的特征都是內需為主導、內部可循環。我國有14億多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保持在1.2萬美元以上,是全球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具有巨大增長空間。我們完全有條件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更多依靠國內市場實現經濟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重塑新競爭優勢。
貫徹新發展理念,必然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是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共同作用使然。貫徹新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為把握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行動指南。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是應對新發展階段機遇和挑戰、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戰略選擇。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無懼風浪、挺立潮頭,我們著力增強“生存力”。進入新發展階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內生產要素條件、需求結構、供給結構發生深刻變化,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重要能源資源供應安全等問題凸顯,特別是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的風險隱患進一步暴露。2022年以來,世紀疫情和烏克蘭危機影響交織疊加,導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紊亂、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更加脆弱。
在國際環境風高浪急和國內面臨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的情況下,我們不僅端穩端牢了“中國飯碗”,還實現了居民用電、用氣價格始終保持基本穩定,更通過強化物流保通保暢,有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今年前2個月國民經濟運行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經濟循環逐步改善,消費、投資等多項指標回升向好。在當前國際形勢充滿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必須積極作為,堅持立足國內、依托國內大市場優勢,化解外部沖擊和外需下降帶來的影響,確保在極端情況下穩住經濟基本盤。
——中流擊水、奮楫者先,我們著力增強“競爭力”。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是市場。2022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首次超過1.2萬億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6.3%,引資規模再創新高。海外投資中國的腳步不停,展現出中國市場的強大吸引力。
我國基于國內大市場形成的強大生產能力,能夠促進全球要素資源整合創新,使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最大化發揮。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市場資源是我國的巨大優勢,必須充分利用和發揮這個優勢,不斷鞏固和增強這個優勢,形成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雄厚支撐。”我國市場規模位居世界前列,今后潛力更大。面向未來,必須努力培育全球最大市場,這是我們的最大競爭力。
——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我們著力增強“發展力”。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變強,到《“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對外公布,推動全面形成現代流通發展新優勢;從川藏鐵路建設穩步推進,到“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暢通經濟循環的“施工圖”更明確、“任務單”更清晰,助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行穩致遠。
經濟活動是一個動態的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需要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從而實現循環流轉。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著力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全面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創新能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增強供給體系的韌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關系,就能實現經濟在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我們著力增強“持續力”。最終消費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近些年來,中國經濟增長以內需拉動為主,2022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2.9%,國內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哈伊里·圖爾克認為,“中國日益增長的國內消費在國家長期經濟發展規劃中占據了重要位置。這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能夠有效緩解外部沖擊”。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遭遇過很多外部風險沖擊,最終都能化險為夷,靠的就是辦好自己的事、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必須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盡快形成完整內需體系,著力擴大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需求、有合理回報的投資需求、有本金和債務約束的金融需求,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使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后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愿消費,完善擴大投資機制,拓展有效投資空間,使建設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成為一個可持續的歷史過程。
撥開迷霧,辨清大勢,中國經濟的歷史坐標明確,前行航向清晰。展望未來,在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航船就一定能劈波斬浪、一往無前。
(五)
十年奮進,大潮奔涌,氣象萬千;百年宏圖,號角已響,征程再啟。
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十年間,新發展理念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鼓動發展之變。但正如穿越沙漠可能會遭遇“沙塵暴”、航行大海上也會駛過“激流暗礁”一樣,發展之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必然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挑戰。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確保糧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風險還須解決許多重大問題;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托育、養老、住房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我們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需要通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來破解。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高質量發展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根本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必須抓緊抓好的工作。”
向著既定目標進發,必須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能不能駕馭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不能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根本上講取決于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好不好。”十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戰略謀劃和統一領導,確保中國經濟巨輪越激流、過險灘,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前進道路上,只要始終不渝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發揮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定海神針作用,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中國經濟巨輪一定能乘風破浪,駛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向著既定目標進發,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既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前進道路上,永葆為民造福的初心使命,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維護人民根本利益,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我們一定能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向著既定目標進發,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多因素的整體,新發展理念作為發展實踐的思想引領,也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整體。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前進道路上,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新發展理念上來,不斷深化對新發展理念的理解,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舉措更加精準務實,我們一定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向著既定目標進發,必須堅持深化改革開放。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涉及一系列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工作方式的變革,涉及一系列工作關系、社會關系、利益關系的調整,唯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好踐行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活力、厚植發展優勢。開放是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世界經濟面臨諸多復雜挑戰,我們決不能被逆風和回頭浪所阻。前進道路上,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堅定不移擴大開放,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一步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我們必定能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既從世界汲取發展動力,也讓中國發展更好惠及世界。
向著既定目標進發,必須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我們既要善于運用發展成果夯實國家安全的實力基礎,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實現發展和安全互為條件、彼此支撐。前進道路上,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樹立底線思維,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風險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強弱項,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就一定能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不斷譜寫“兩大奇跡”新篇章。
關山萬千重,山高人為峰。回望過往的奮斗路,“什么時候沒有困難?一個一個過,年年過、年年好,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都是這樣。”眺望前方的奮進路,挑戰前所未有,但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頂住壓力、練好內功、站穩腳跟,沒有跨不過去的坎。”
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更好統籌經濟政策和其他政策、更好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更好統籌當前和長遠,緊緊依靠、用足用好獨特優勢,做到沉著冷靜、保持定力,穩中求進、積極作為,團結一致、敢于斗爭,我們完全能夠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六)
白洋淀邊,雄安新區建設如火如荼;黃浦江畔,浦東新區改革蹄疾步穩;南海之濱,深圳特區勇立開放潮頭……今天的中國,新發展理念描繪的壯美畫卷,在大江南北鋪展開來。
歷史讓人回味,現實使人驚嘆,未來令人神往。
2015年10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指出:“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順應時代潮流、立足時代方位,我們找到了自己的發展之路。長風萬里啟新程,新的起點,新的出發,面向未來,我們堅信——
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有14億多中國人民的團結奮斗,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埋頭苦干中增長實力,在改革創新中挖掘潛能,在積極進取中開拓新局,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中國號巨輪就一定能越過激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中國人民就一定能用新的偉大奮斗創造新的偉大奇跡!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31日 第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