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項典型經驗做法被國家鄉村振興局推廣,陜西這些地方入選
人民網西安6月28日電(吳德鋒)近期,國家鄉村振興局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鄉村振興局,有關省、直轄市協作辦、對口辦發布了《關于推廣2022年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典型經驗做法的函》,以清單形式通報了61項典型經驗做法,以此推動各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進一步提質增效。陜西省有商洛市鎮安縣、商洛市商州區、安康市石泉縣和渭南市蒲城縣這幾個地方的典型經驗做法被列入清單。
商洛市鎮安縣針對搬遷群眾產業就業增收難,生產生活融入難,服務管理治理難等問題,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目標,探索推行“三五”后扶機制,讓全縣8043戶27399名搬遷群眾“搬”出美好新生活。具體措施有:聚焦勞動能力,劃分“五種類型”促就業;聚焦生產生活,配建“五小設施”促融入;聚焦服務管理,落實“五項措施”促治理。
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和商洛市商州區兩地以園區共建為抓手,錨定“產業集群化、園區專業化、發展差異化”發展路徑,大力實施“騰籠換鳥、筑巢引鳳”工程,走好“轉”“建”“引”“育”關鍵四步,著力打造功能定位清晰、產業特色突出的商州區電子科技產業園。目前已成功招引4家東部企業入駐園區,總投資額達10億元以上,通過產業帶動,集中解決就業崗位550余個,吸納周邊300余名易地搬遷安置區群眾實現就近就業。
安康市石泉縣圍繞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和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以發展“歸雁經濟”作為壯大產業,推進富民增收的重要舉措,通過統籌“錢、地、人”等要素、強化政策保障、細化推進舉措,促進人才回歸、項目回遷、資金回流、技術回鄉、智力回哺,讓脫貧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2022年,石泉縣通過大力發展“歸雁經濟”建成5個“歸雁經濟”孵化基地,實現返鄉創業352人,創辦“歸雁”經濟實體110家,發展特色產業帶動就業3106人,其中脫貧勞動力就業1008人,實現人均增收2000余元。
蘇陜協作中,渭南市蒲城縣與江蘇省句容市緊扣農業產業化發展,強化項目援助幫扶,以共建草莓產業園區為切入點,實現“輸血”與“造血”并舉,讓“句容草莓”扎根蒲城,走出了一條以產業幫扶助推鄉村振興,以農業現代化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子。近年,蒲城以“草莓”帶動示范,先后引進培育發展了葡萄、西甜瓜、酥梨、石榴等10余個新品種,截至2022年,全縣果業總面積59.53萬畝,總產量79.35萬噸,實現產值26.3億元,占全縣生產總值10.47%。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