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總書記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和陜西漢中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在陜西省引發熱烈反響
7月28日,位于黃陵縣的橋山,云霧繚繞,沮水環繞,美不勝收。 本報記者 袁景智攝
7月25日至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并聽取四川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7月29日,在返京途中,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陜西省漢中市考察。
古道與古柏相映成趣,自然與人文相映生輝。秦蜀不再依靠“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的千古天塹,如今列車風馳電掣輕松穿越。
歷史長河奔流不息,文明之路綿延不絕。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省、陜西省漢中市考察時的殷殷囑托,讓廣大黨員干部備受鼓舞。連日來,陜西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紛紛表示,要以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把總書記為陜西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推動科技創新 增強發展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指出,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大勢所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必須依靠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
陜西省科協黨組書記李豫琦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科協將認真貫徹落實,把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與開展主題教育和落實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部署結合起來,按照陜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求,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貢獻科協力量。”
近日,在省科協指導下,全省29位專家、學者組成“科創中國”陜西科技服務團,為企業現場“問診”“把脈”,破解企業在技術、資金和法律等領域的問題。
李豫琦表示:“我們要主動融入秦創原和西安‘雙中心’建設,深入實施‘12621’工程,加快推廣‘科創中國’西咸新區試點經驗,圍繞我省24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持續發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遴選發現、培養引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助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深入實施弘揚科學家精神工程,著力打造富有陜西特色、具有品牌標識的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群落。”
西安理工大學西北旱區生態水利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水生態過程與模擬研究團隊負責人潘保柱教授主持的“黃河上中游水生態演變機制與修復關鍵技術”曾獲陜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潘保柱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指出,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精準發力,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全面發力,在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上持續發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我們高校科研人員倍感振奮。”
潘保柱團隊的主要工作是基于野外實地調查與室內實驗開展水生生物學、環境科學、河流動力學、河床演變學等多學科交叉研究,團隊致力于我國旱區水生態保護與修復,針對黃河流域、三江源區等河湖庫開展了系統的科學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
“作為致力于黃河中上游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我們將繼續扎根西北,扎實開展實地調研、認真探索科學規律、切實推進生態保護,為筑牢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的偉大事業貢獻力量。”潘保柱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強調,第一批主題教育只剩下一個多月時間,各級黨組織要落實黨中央部署,善始善終、慎終如始,務求實效。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學校將緊盯科學研究、資源開發、隊伍建設等方面的目標,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發展的積極成效,確保全年各項工作取得好成績、實現新突破。”7月29日,西安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劉衛國說。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我帶領調研組,通過深入基層走訪、召開座談會、個別談話等方式,梳理出學校國防科研工作在條件保障、隊伍建設、項目爭取和平臺建設等方面的10個突出問題,并在明確責任單位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決措施與預期成效。”劉衛國表示。
傳承歷史文化 維系民族精神
2011年,廣元市啟動了蜀道申遺,推薦了4條古道、68處文化遺產點。古道(遺產點)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時期,是連接關中和四川盆地的重要文化通道。
“總書記在漢中市博物館和三星堆博物館新館考察時的重要講話,讓我們院全體職工感到非常振奮。”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黨委書記、院長李崗表示。
“總書記指出,要發揮好博物館保護、傳承、研究、展示人類文明的重要作用,守護好中華文脈,并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作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的守護者和世界知名博物館,我院將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工匠精神做好文物的保護修復工作。”李崗說。
近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正以加快推進改造提升項目為抓手,提升博物院的社會服務能力,讓文物保護利用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更好發揮文物資源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西頭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豆海鋒說:“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繼續扎根田野,扎實開展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基因、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貢獻。”
豆海鋒介紹,習近平總書記此次考察的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匯聚了考古與文物保護工作者多年來的優秀成果,集中展現了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漢中作為陜西關中與四川盆地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在歷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原文明與巴蜀文明交流互動的紐帶。
耀州窯是我國歷史名窯,耀州瓷號稱“北方青瓷代表,刻花青瓷之冠”,是中國陶瓷藝術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陜西文化藝術的杰出代表。耀州窯博物館副館長仵錄林說:“習近平總書記在漢中市博物館和三星堆博物館新館考察的消息傳來,在我們基層博物館引起熱烈反響。大家一致認為,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的高度重視,對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大力支持。大家表示,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論述,推動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
守護中華文脈 激活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此次在漢中考察,指出要‘守護好中華文脈’‘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堅定了我們勇攀新時代文學高峰的信心。”陜西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齊雅麗說。
近年來,陜西文學工作者圍繞進一步做大做強做靚“文學陜軍”品牌總目標砥礪奮進,5部作品獲國家級文學大獎,一批佳作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國外出版發行,受到國內外讀者的關注和好評,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擴大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陜西文學是一條長河,秉承史傳傳統、延安紅色革命文學傳統和現實主義創作精神,記錄中華文明進程、講述華夏大地故事、承載人民勇毅精神。”齊雅麗表示,“我們將牢記總書記的囑托,牢記文學工作者的使命責任,推出更多增強群眾精神力量的佳作;高質量推進陜西文學館項目建設,把它打造成守護中華文脈、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的窗口和載體,打造成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的新高地和人民群眾公共文化生活的新場所;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擔負新時代文化使命,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文學陜軍力量。”
七月的漢中,景美如畫,生機勃勃。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會秘書長撒小虎難掩喜悅:“7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我的家鄉漢中考察并發表重要講話。在漢中市博物館,指尖上的絕活兒漢中藤編吸引了總書記的目光。”
多年來,撒小虎致力于全省的非遺保護。在他的努力下,漢中藤編技藝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寧強羌繡傳承發展取得積極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漢中藤編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久負盛名,要發展壯大特色產業,更好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撒小虎表示,“我要牢記總書記囑托,積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懈努力,為繁榮發展陜西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作為一名基層文化工作者,總書記的講話讓我倍受激勵,也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榆林市橫山區文化館副館長謝飛說。
去年以來,橫山區啟動了新一輪非遺項目的普查、立項、申報工作,命名了新一批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廣大非遺工作者和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主動進校園、進社區,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和生活。謝飛說:“我們正在對橫山老腰鼓組織實施專項保護。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不斷提升非遺項目的知名度和產業效益,真正實現非遺項目與產業雙贏的目標。”
賡續千年文脈、激活傳統文化,西安在新的歷史坐標中不斷探索,深化文旅融合,激發新時代的發展活力。作為西安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者和踐行者,西安旅游集團聚焦秦嶺生態、陜菜美食、古都文旅等資源,構建了美麗景區、特色餐飲、品質酒店、康養旅居、智慧旅游、旅游服務6大產業體系。
西安旅游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毋文利說:“西安旅游集團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自覺扛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我們將持續挖掘秦嶺生態文化、絲路文化、陜菜文化、西安古都文化等資源,守護好中華文脈,當好秦嶺衛士,創新理念和技術手段,促進文旅深度融合,讓文物活起來,持續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在推動陜西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展現擔當。”
保護古樹名木 永續生態根脈
7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廣元市劍閣縣考察了翠云廊。這里有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人工栽植驛道古柏群。長達150余公里的古道兩旁,有古柏1.2萬余株。
古樹名木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遺產和歷史見證。在陜西,同樣有許多郁郁蔥蔥的古柏林,以黃帝陵和藥王山為最。
“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囑咐當地負責同志,要把古樹名木保護好,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好。”陜西省林業局生態保護修復處副處長王生銀表示,“陜西是古樹名木資源大省,現有古樹名木72萬多株,占全國總數的14.3%。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做好陜西古樹名木保護工作,認真落實保護方案,進一步加快建立數字保護體系,落實落細各項保護措施,全面加強支撐保障,著力推進古樹名木保護示范省建設。”
7月31日,夏雨初歇,黃帝陵的古樹更顯青翠。黃帝陵管理局護林科科長李小軍像往常一樣,察看古樹的生長情況。全國目前僅有的5株五千年以上的古樹全部在陜西,其中3棵在黃陵縣,分別是黃帝手植柏、保生柏和老君柏。黃帝陵橋山古柏群是我國覆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
李小軍說:“我們要牢記總書記囑托,高效開展常態化監測養護,精準落實養護責任制,優化完善養護管理方案,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充分利用各方力量,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古樹名木保護好,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好。”
為全力保障古柏生長,黃帝陵管理局建設了古柏消防系統和5000米防火墻,將古柏群與周邊村組、耕地有效隔離,同時建成有137個監控點位的視頻監控系統,實現對林區全天候、全區域、全時段監控。
藥王山因孫思邈晚年隱居于此而得名。藥王山古柏群是陜西省面積最大的古柏群落之一,千年以上古柏就有800多株。盛夏時節,不少游人來到藥王山景區,感受連片古柏的風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我們更加感到肩上責任的重大。”藥王山景區森林管護隊隊長李文軍介紹,藥王山古柏群承載著銅川市的歷史積淀,藥王手植柏被譽為“綠色活化石”。
李文軍說:“保護古樹也是在傳承歷史文化。我們每年對景區古樹名木資源開展一次普查,建立檔案,查看病蟲害情況等,進行動態監測和跟蹤管理。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將古樹名木保護好!”
(本報記者 霍強 呂揚 劉楓 張琪悅 趙茁軼 柏樺 師念 李衛 申東昕 王婕妤 趙楊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