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高中生自慰免费观看唯美清纯,欧洲婷婷av一区免费看,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国产成人无码影片在线观看

人民網
人民網>>陜西頻道

秋染三秦美如畫 沃野田疇盡“豐”景

2023年09月28日09:06 | 來源:陜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秋染三秦美如畫 沃野田疇盡“豐”景

  旬陽市蜀河鎮閭關村水稻收割現場。 陜西農村報記者 黃敏攝

  雞心果豐收了,徐銀萍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本報通訊員 徐志全攝

  捧著一個幾斤重的哈密瓜,駱斌對豐收信心滿滿。 陜西農村報記者 賴雅芬攝

  在西安市驪美薯業有限公司的種植園區,工作人員查看剛挖出來的紅薯。 采訪對象供圖

  陜西農村報記者 賴雅芬 黃敏

  最美秋韻是豐收。三秦大地上鋪展著絢麗動人的多彩畫卷:田野里,金黃的稻穗、飽滿的玉米沉甸甸的;果園里,紅紅的蘋果、紫色的葡萄掛滿枝頭;園區里,紅薯堆滿田壟,蔬菜“搶鮮”上市……

  沃野田疇色彩斑斕,美不勝收。

  ■ 枝頭上,碩果累累

  9月15日,吳起縣吳起街道薛岔村的果農又開始了忙碌的一天。最近,蘋果成熟上市,薛岔村栽培的雞心果更是搶手。大伙穿梭在田間地頭采摘、裝箱,收獲著豐收的喜悅。

  郁郁蔥蔥的蘋果園里,清香撲鼻,一顆顆形似雞心的果子“擠”在枝頭,紅彤彤的分外好看。果農徐銀萍正把采摘的蘋果運往村里的氣調冷庫,以便進行人工分揀。

  “雞心果外形好看、口感甜脆,很受歡迎,我種了幾年,效益不錯。”徐銀萍家的15畝雞心果已經掛果。果子成熟時,前來收購的客商、網上的訂單絡繹不絕,銷路一點兒都不愁。

  這幾天,徐銀萍從早到晚都閑不下來。隨著雞心果上市,來村里觀光采摘的游客一撥接一撥,她既要采果賣果,還要招呼游客,忙得不可開交。

  吳起縣地處山地蘋果生長黃金海拔地區,所產蘋果皮薄肉厚、口感脆爽。近年來,吳起縣圍繞“一帶兩園”山地蘋果產業合理布局,率先從東北引進袖珍蘋果“雞心果”和“公主嶺123”,著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果品。目前,全縣已累計發展袖珍蘋果近2.5萬畝。

  “雞心果抗旱、耐寒,特別適合我們這兒的氣候,盛果期畝均產量能有1500多公斤。”吳起縣果業服務中心主任高伯明稱,當地產的雞心果在品相、口感等方面具有優勢,市場均價一直保持在一公斤5元以上。

  “今年,我這十幾畝園子的蘋果,共賣了六七萬元。雖然產量不高,但價格還不錯。”豐收的喜悅讓徐銀萍充滿干勁,“果園進入盛果期后,產量提上來,收益還會更高。”

  蘋果產業是薛岔村農民穩增收、村集體經濟穩增長的一張“金名片”。近幾年,村上通過更新品種、強化管理、修建冷庫等方式,延長了蘋果產業鏈和銷售期,全村僅雞心果就種植了420多畝。豐收時節,果農除了享受蘋果產業帶來的紅利外,還能從紅火的旅游業中得到實惠。

  ■ 田野里,五谷豐登

  金秋的旬陽市蜀河鎮閭關村美得就像一幅畫。層層鋪開的金色稻田一望無際,一陣風吹來,金浪起伏,豐收的喜悅四處蔓延。

  村民胡海林駕駛著收割機已經忙活了一上午,稻田旁的三輪車上堆滿了一袋袋稻谷。“天剛亮就進地,一口氣沒歇收了5畝,已經往家里拉了十幾車稻谷了。”說起今年的收成,胡海林笑得合不攏嘴,“我種的是新品種,加上雨水好,稻穗又大又飽滿,一畝地增產50多公斤不成問題。”

  胡海林是務莊稼的“老把式”。他種了60多畝地,其中水稻18畝,玉米、大豆套種40多畝。前兩年,胡海林給家里添置了一臺收割機、兩臺旋耕機,基本實現耕種機械化。有了“好幫手”,胡海林不僅干活輕松了,種植效率也明顯提升。

  站在稻田旁抬眼望去,飽滿的稻穗隨風搖曳,幾臺收割機轟鳴作響,一輛輛滿載稻谷的農用三輪車在田間地頭來回穿梭。

  “這車裝滿了,趕緊拉回去晾曬,不要堵著路。”水稻收獲期,閭關村最忙的人就是村黨支部書記胡寶山,“莊稼人忙一年,就是為了這場秋收。稻子豐收了,大伙一個比一個高興。”

  閭關村有山有水,村民一直有種植水稻、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的傳統。近幾年,閭關村成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推廣土地托管等全鏈條服務和機械化耕作,全村850余畝水稻和600畝玉米、400畝大豆的品質和產量大幅提升。

  9月中旬以來,閭關村的水稻進入收割期。“最近正是收獲旺季,村里一共上了5臺收割機,每天能收100畝左右。”扯過一把稻穗,胡寶山說,“從目前的收成來看,今年的水稻單產在550公斤以上,預計比去年增產10%。”

  近年來,安康、漢中等水稻主產區通過推廣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實現了一田多收、農民增收、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目前,全省160多萬畝水稻和20多萬畝稻漁綜合種養水稻正有序收獲。

  省農業農村廳的數據顯示,今年,我省玉米、大豆等秋糧面積達2914萬畝,較上年增加45.4萬畝,前期長勢良好。隨著豐收季的到來,各地正緊鑼密鼓地開展秋收秋種,全力確保秋糧顆粒歸倉。

  ■ 園區里,遍地生“金”

  “上工嘍!”

  9月13日清晨,在西安市臨潼區任留街道南屯村,隨著一聲響亮的吆喝,20多名村民提著筐子、戴著手套,有說有笑地進了一片紅薯地。不一會兒,地里就傳來隆隆作響的機器聲。

  紅薯收獲機在前面開路,掀土、抖動后,一串串色澤紅潤的紅薯被挖了出來,堆滿了田壟。緊隨其后的村民三五成群,麻利地去泥、分揀、裝筐、裝車,忙得不亦樂乎。

  “看這紅薯長得多好,個頭大、薯形正,一個得有半斤重,光這一筐,就能賣五六十元錢。”村民劉利娃和同伴蹲在地里,把紅薯上的泥小心翼翼地扒掉后,再整整齊齊地碼好放進筐里。

  這里是西安市驪美薯業有限公司的種植園區。這幾天,園區里的紅薯采挖已接近尾聲,劉利娃每天5時就進地,一直到11時多才回家。“我一早上能掙100元。平時再干干零活,一年到頭都歇不下。”用袖子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她又加快了手底下的速度。

  對于劉利娃來說,辛勤的付出帶給她的是一份穩穩的收入。而對于西安市驪美薯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駱斌來說,這滿滿的收成則是對豐收最好的詮釋。

  “今天挖了7500公斤紅薯,拉了滿滿4車。線上線下齊發力,根本不愁賣。”在駱斌的眼里,豐收不只是地里這些沾著泥土的紅薯,還有棚里那些散發著清香的瓜果。

  秋日的中午,太陽明晃晃地曬著。在黃瓜大棚和哈密瓜大棚轉了一圈,駱斌就出了一身汗。站在一處陰涼下,他掰著手指算起了當下的收成:板栗紅薯平均畝產3500公斤,一季能賣360多萬元;大棚黃瓜已經摘了5茬,一茬收入2萬多元;8個棚的哈密瓜也即將成熟,豐收在望……

  遠處最早挖完紅薯的空地已經種上了小白菜,綠油油的小苗孕育著下一季的豐收。“那邊的大棚里還種了辣椒、草莓和火龍果。這樣一茬換一茬,地就不會閑著。”駱斌相信,只要人不懶,靠著這些地,一年四季都會有收成。

  “稻花香里說豐年”,這是古人對豐收畫卷樸實而又生動的期望。如今,在三秦大地上,這幅畫卷又增添了新的色彩與內涵:碩果壓枝,稻黃魚肥,香飄滿園……

(責編:王麗、王晴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