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7年之約,看古絲綢之路起點上的產業繁榮
灞水之濱,再赴絲博之約。11月16日-20日,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在西安舉辦。
“絲路筑夢想 合作創輝煌”——2023全國網絡媒體主題采訪活動啟動。人民網記者 鄒星攝
11月13日,“絲路筑夢想 合作創輝煌”——2023全國網絡媒體主題采訪活動在西安啟動。采訪團深入西安、咸陽、銅川等地,圍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和第七屆絲博會“經貿拓展·互聯互通·互利共贏”主題,訪鄉村、進企業、看項目,零距離感受陜西改革發展的蓬勃之勢。
文旅融合 鄉村也有“藝術范兒”
初冬時節,走進西安市鄠邑區石井街道蔡家坡村,在朦朧青山的掩映下,白墻黛瓦的房屋錯落有致,村口“蔡家坡”三個字的墻繪格外醒目,駐足遠眺,色彩斑斕的涂鴉、壁畫作品綴滿村落墻群,散發出濃郁的藝術氣息。
西安市鄠邑區石井街道蔡家坡村。人民網記者 鄒星攝
蔡家坡村位于秦嶺北麓半山區,環山路穿村而過,曲峪河、潭峪河兩條河流貫穿村子南北,國家4A級風景區金龍峽坐落于此,交通便利,鄉村旅游資源豐富。
“脫貧攻堅以前,蔡家坡村還是個貧困村,村民大多以務農為主,2018年,我們聯合西安美術學院舉辦了首屆關中忙罷藝術節,師生們用藝術手法給昔日貧困的蔡家坡村注入了活力。”鄠邑區石井街道主任助理薛彤彤說。
何為忙罷?傳統風俗里,關中農村每年夏忙之后,全村會定一個日子,統一招待親戚來吃酒席,慶豐收,還常以戲劇、電影、社火等文藝形式來助興。在關中方言中,這被稱為“忙罷”,也叫“過會”。
記者了解到,“關中忙罷藝術節”主要是以終南山為背景,將鄉土變為藝術空間,將田野化為展演現場。每屆活動均設立四大板塊,分別是終南戲劇節、大地生態藝術項目、合作藝術項目、關中糧作項目。至今已成功舉辦五屆,開展藝術活動上百場。
采訪團參觀蔡家坡美好生活服務中心圖書館。人民網記者 鄒星攝
“讓院校藝術實踐成果轉化為農村群眾可感可及的生活體驗,讓高雅藝術和鄉土文化有機融合。”在薛彤彤看來,通過藝術活動,不僅提高了農村群眾的文化品位,推動了農村環境風貌藝術化提升,同時讓現代藝術落地生根,鄉村振興更有內涵,更好滿足了農村群眾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如今,越來越多的藝術創作者開始走進蔡家坡進行展覽、創作,越來越多的群眾到此觀光游玩,蔡家坡村迎來了藝術節活動所帶來的“價值兌現期”。
今年上半年,蔡家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04元,同比增長20%;村集體經濟收入42萬元,同比增長59%。截止目前,今年的游客接待量已突破20萬人次。
從美麗鄉村到藝術村落,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近年來,聚焦秦嶺自然生態保護、環山路及沿線人居環境治理等重點領域,西安鄠邑區積極打造以秦嶺生態保護為底、以農業發展為本、以文藝賦能為魂,不斷提升公共服務空間,增強鄉村承載力。
目前,鄠邑區已吸引200余名藝術家和青年人才駐村創業創作,落地32座藝術作品、6萬平方米壁畫,高標準舉辦忙罷藝術節和系列公共文化活動,年吸引游客預計達到200余萬人。
蔡家坡美好生活服務中心。人民網記者 鄒星攝
鄉村生態“面子”美,文旅產業“里子”實。鄠邑區還打造并招引了“蔡家坡美好生活服務中心”“栗峪口土錘咖啡”“栗園坡知青樓”等56個品牌消費新場景,通過策劃研學旅游、農業采摘等20余項集體經濟增收項目,植入100余個群眾共享銷售攤位,預計直接帶動就業1000余人。
“我們正在規劃建設西安易俗社終南分社以及‘聽風室’。希望在不改變農業和農村本底的情況下,在秦嶺北麓鄉村建設中,堅持‘大刀闊斧做減法,慎之又慎做加法’,打好‘生態牌’、念好‘山水經’,推動鄉村綠色發展。”薛彤彤說。
合作共贏 汽車產業跑出“加速度”
在位于陜西咸陽市的陜汽控股集團(以下簡稱“陜汽”)裝配廠車間,“U字型”的生產線上,工人們忙得熱火朝天,平均每3分鐘就有一輛卡車組裝下線,峰值時每日可組裝完成440輛卡車駕駛室。
陜汽控股集團裝配廠車間里,工人正在進行駕駛室組裝。人民網記者 鄒星攝
“今年我們的產品出口量目標是5.5萬輛,截至10月末,已銷售4.6萬輛,同比增長70%,銷售收入144億,同比增長76%。”陜汽進出口有限公司市場部品牌經理回翔介紹。
阿爾及利亞東西高速公路項目、安哥拉社會住房項目、塔吉克斯坦中塔公路項目……作為中國首批整車及零部件出口企業,陜汽一直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參與了多個國際重大工程項目。
組裝下線的卡車。人民網記者 鄒星攝
隨著海外網絡布局的不斷完善與快速覆蓋,陜汽從“走出去”向“走進去”轉變提升,逐步構建“出海”新格局。
目前,已累計在全球已有40家海外辦事機構,擁有190余家一級授權經銷商,380余家海外服務網點,43家海外配件中心庫及100余家配件專營店,覆蓋非洲、東南亞、中亞、中東、中南美等區域。
“我們還在阿爾及利亞、肯尼亞、尼日利亞等15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建成了本地化工廠。”回翔表示,通過本地化合作項目,陜汽將與合作伙伴共享各自領域的專業知識,輸出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推進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進一步加強品牌的國際化交流和合作。
轉型升級 產業集群帶來發展“聚變”
提起昔日的銅川,“煤城”二字停留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依賴于煤炭和水泥產業,銅川曾一度面臨產業結構失衡、資源開采枯竭、生態環境透支的窘境。
如今,董家河循環經濟產業園應勢而建,產業轉型這道資源型城市的“必答題”,銅川探索出了適合自己的解法。
走進銅川市耀州區董家河循環經濟產業園的銘地集團有限公司,手機殼、散熱器、手表盤……門口的展示臺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鋁合金產品。“這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的展品已經送往絲博會現場參加展銷了。”銘帝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肖優勝說。
銘帝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向采訪團介紹產品。人民網記者 鄒星攝
看中了銅川市的獨特地理位置和優良營商環境,銘帝集團于2012年8月正式入駐園區,主要生產電子電力、軌道交通、裝配式建筑、裝飾加工新材料四個板塊的鋁合金產品,是陜西省重點產業鏈中鋁鎂深加工產業鏈“鏈主”企業,也是銅川唯一被認定的“鏈主”企業。目前,公司擁有2項國家發明專利和40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2021年8月,該公司為了鋁產業延鏈補鏈,組建了陜西建工銘鋁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鋁合金建筑模板,形成了研發、銷售、回收一條龍綠色循環產業鏈。
“2022年公司總產值為13億元,今年我們的目標是達到15億,目前已經完成80%以上,年底非常有望達成目標。”肖優勝信心十足。
生產車間里,工人們正在加工鋁合金產品。人民網記者 鄒星攝
建成亞洲最長的150米臥式全自動氧化生產線和西北地區最大的7500噸短行程擠壓生產線;首次在陜西省內生產出了鋁板帶,填補了陜西沒有鋁板生產的市場空白;實現了汽車橋殼、鋼輪轂、剎車片、剎車蹄等汽車橋系產業鏈的完全閉合……
近年來,該產業園積極構建具有銅川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重點打造鋁及鋁合金精深加工和汽車裝備配套兩大產業鏈,持續推進延鏈補鏈強鏈,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產業園的聚集效益日益明顯,發展后勁越來越足。目前產業園共有55家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2家,總投資超380億元,年產值近150億元,帶動就業人數近10000余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