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聯合開發高速公路施工預警系統
新設備讓公路施工更安全
十二月十五日,在高速公路施工安全三位一體預警系統測試現場,校企雙方工作人員在調試設備。呂揚攝
12月15日,在漢寧高速下行K1362+400米處,陜西省交通建設養護工程有限公司漢中分公司的職工像往常一樣,對防護欄進行安全提升施工。不同的是,他們今天要對一套設備進行測試。
突然,隨著遠處一個預警錐筒被推倒,施工人員附近的黃色報警器閃爍起來,蜂鳴器發出“立刻撤離、立刻撤離”警示。施工人員迅速撤離到路邊安全區域。
“這次測試非常成功。我們此前也多次測試了這套交通安全施工預警系統,成功預警了多起潛在的安全事故。該系統的應用可極大提升道路養護人員的安全,為施工安全智能化提供有力保障。”陜西交控養護公司漢中分公司經理樊昭介紹。
傳統的高速公路養護作業中,施工人員往往面臨著車輛失控、超速駕駛、疲勞駕駛等帶來的巨大風險。因此,設計一套適用于高速公路施工場景,具備場景感知能力、判別準確率高的安全預警系統來保障施工人員人身安全,十分必要。
這套人工智能及多源信息協同感知的高速公路施工安全三位一體預警系統,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李云松帶領的圖像傳輸與處理研究團隊和陜西交控養護公司研發團隊聯合開發,2023年已在陜西省交通運輸廳立項。
作為項目負責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副教授何剛帶領學生在現場做了測試。“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是《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發展智慧交通的重要內容。”何剛說,“人工智能技術在高速公路養護施工中的應用還相對匱乏,亟須開展相關研究以提升施工技術和裝備的智能化水平。這套預警系統的成功研發,就是對這一需求的積極響應。”
看到測試圓滿完成,陜西交控養護公司新產業開發部部長楊波說:“這是校企雙方研發團隊密切配合的成果。隨著高速路車流量的不斷增加,傳統的養護作業方式已難以滿足安全需求。這套預警系統的應用,不僅能降低施工人員的安全風險,還可減少現場安全員的配置數量、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施工效率和施工人員的安全感。”
在施工現場,智慧檢測器作為系統的“眼睛”,安裝在距施工區域200米的前端,通過視覺與雷達融合技術,對車輛駕駛意圖進行智能判斷,實現遠距離檢測與安全預警。同時,預警錐筒內部安裝的陀螺儀系統作為最后一道防線,能夠在車輛碰撞錐筒時立即觸發報警。在施工人員的附近,還有一臺通過無線連接的報警器。
“通過對車輛行駛狀態的判斷,一旦發現危險車輛,智慧檢測器能提前5秒至8秒發出預警信息,為施工人員安全撤離預留了充足時間。”何剛說,預警錐筒底座上還安裝了太陽能板,能保障設備連續工作7天。
圖像傳輸與處理研究團隊的項目骨干人員高隆介紹,這套超前預警系統和基于碰撞檢測的施工安全被動預警系統,在感知到危險信息時,會分3個警報級別向不同施工關聯方發送報警信息,提醒駕駛員減速變道行駛、提醒工作人員緊急撤離避讓、提醒管理人員及時反應救援。
預警系統的成功應用得到了施工方的充分肯定,為高速公路養護施工作業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杜拓是這次測試路段養護一組的負責人。“高速公路維護施工存在著危險。我們在上一個路段施工時,就有一輛車撞上了預警錐筒。報警器及時報警,工人緊急避讓,確保了安全。”杜拓說。
目前,這套預警系統已經在西安、榆林、安康和漢中等地的高速公路養護施工工程中試用。在施工作業現場經過幾個月的測試,面對低溫環境、暗光環境、大流量等復雜場景,這套預警系統仍能準確識別危險情況,并及時做出分級報警,綜合預警準確率提升到95%以上。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交通行業的發展,智慧交通將成為未來交通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這套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預警系統的成功研發和應用,為陜西省的高速公路養護施工工作樹立了新的標桿,也為全國的智慧交通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陜西交控養護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唐春說。
“我們雙方科研團隊將在全省范圍內積極推廣應用這套系統,為交通強國建設貢獻力量。”何剛滿懷信心地說。(呂揚 王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