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多所高校,上百萬名教師,在110多個在線平臺上開設了上百萬門課程。全國1770多萬名大學生,23億人次在線學習。這些數字是對剛剛結束的這一學期我國高等教育在線教與學的描述。
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兼威海校區校長徐曉飛認為,應對疫情加速了高校廣泛采用在線教學的進程,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高校的“管”和高等教育形態,這些給在線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7月14日,國家發改委等13個部門發布一項意見,提出“大力發展融合化在線教育。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態化融合發展機制,形成良性互動格局”。
疫情之下的在線教育有哪些經驗與教訓?對未來的高等教育和教學改革有哪些啟示?日前,“未來計算機教育峰會”召開,探討在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線上線下教育如何優勢互補。
完善在線課程細節 新形態提升教學自信
萬一系統崩潰了怎么辦?馬上啟動備用系統,通過微信群通知學生;萬一停電怎么辦?筆記本電腦充好電,開啟手機熱點,備好充電寶……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馬少平在2月17日順利上完了第一堂在線課,他寫的總結《萬一的萬一》列舉了十幾條在線課堂會出現的特殊情況以及對策。
清華大學教授武永衛在計算機系主管教學,他有一個長長的清單,是從2月1日確定在線授課到2月17全面開課期間,學校和系里做的各項準備工作,包括教師培訓,提供網上教學的行為規范、知識產權相關說明等。
武永衛介紹,所有的直播平臺,系里都組織人員進行評測,總結優缺點,并讓教師以教師和學生的不同身份,對所開設課程進行全程實測。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2020年春季學期開設的100多門課程采用在線教學的方式進行,從第一周開始100%的到課率,到14個教學周快結束時的85%,平均到課率是92.33%。“教學效果我們自認為滿意,反饋也比較好。我認為這是我做教學主管6年以來,對教學質量提升最有效最有意義的一個學期。”但武永衛也有不滿意的地方,“到課率僅是學生進入課堂的數字,他們的腦袋和眼睛是不是在課堂里,這些并沒有測量到。”
很多輔助教學成果也應運而生,如對簡答題的自動批改程序、對某門課程研發的學習平臺等。《離散數學》的教師建了個平臺,讓同學上傳遇到的難題,把知識點學習路徑都分享出來,成為這門課程專有的集體互動平臺。
“教與學的新形態,促使教師加大對教學的投入,提升了教學質量,也提升了教學的自信。”武永衛認為,線下線上教學都有短板和優勢,會相互補充、螺旋式上升。
未來在線教育不能只是“課堂搬家”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教育部高校教學信息化與教學方法創新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教指委”)主任委員楊宗凱,介紹了教指委近期所做的高校在線教學情況調研結果。
疫情期間,我國高校在線教學的基本形態大致分為4類:MOOC(即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記者注)接近38%,錄播教學占到37%,還有直播教學和遠程指導教學。部分老師進行了MOOC加課堂翻轉等創新性教學。
調研發現,只有不到6%的教師對在線教學持完全否定態度,絕大部分老師肯定了在線教學的效果。在2月剛開學時,很多老師信心不足,但到了4月再統計時,80%的老師有了信心,“一次性地對老師進行了培訓,建立了在線教學的信心,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未來的教師是3個方面的結合:學術、技術和藝術,就是把學科知識,借助IT技術展現,與教育教學結合起來,形成新的教學方法,這是對教師能力極大的考驗。”楊宗凱認為,“未來的教育,一定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是開放的、連接的,以能力為重、知識為基、德育為先的教育新生態。”
“疫情之后,線上線下教育結合將成為常態。”楊宗凱介紹,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正在推進“四個雙”:雙空間,一個物理空間,一個網絡空間,就是線上線下;雙院,書院加學院教育,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全部打通;雙證,一個是畢業證記錄的成績,再提供一個基于區塊鏈的能力證書;雙師,一個是學校的任課老師,一個是AI教師。
“2019年下半年時,我們做過一個預估,MOOC在高校課程中的普及率不到5%,例如一所綜合性大學開課門數在2000門左右,其中真正有MOOC教學的不超過100門。去年下半年,我們設定了一個目標,希望用3年的時間把MOOC在中國高校的普及率提高到20%。因為突發疫情,半年時間把普及率快速提高到接近40%。”教育部在線開放課程聯盟聯席會秘書長張龍判斷,根據目前了解的情況,MOOC的留存率會很高,疫情之后很多教師還會采用這種方式。
不過,張龍也看到了問題,如課程資源。目前我國高校MOOC有4.1萬門,在線課程總計100萬門,但各類課程資源分散在很多平臺上,缺乏體系性和系統性。MOOC集中在一些基礎課和專業課上,動手實踐課的MOOC資源非常缺。楊宗凱也發現,MOOC課程中有特色的專業課非常少,前沿學科領域的課程更稀少。
楊宗凱提出,對于我國高校的在線教育,還需要加強對學習質量、過程質量的監管,這個很重要。教師的在線學習能力、教學能力要提高,目前不管是用MOOC還是直播教學,基本上還都屬于線下教學搬到線上的“課堂搬家”。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新玲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