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和老人們在一起。
志愿者來到養老院幫廚。
穿圍裙、套護袖、戴帽子……一進廚房,閻蘇越和同伴就趕緊忙起來。4月7日,周三,陜西省慈善協會慈善先鋒志愿者服務隊志愿者又來到西安市碑林區第三愛心護理院,為老人們包餃子、唱老歌。
你揉面,我搟皮;你捏一個“草帽圈”,我包一個“月牙兒”……從9時到11時多,20位志愿者包了大概2000個餃子。幾乎每個周三,志愿者都要來護理院為老人做飯。這個活動,他們已經堅持了5年多時間。
當天的餃子是芹菜大肉餡,皮薄餡足。老人輕輕一咬,芹菜的清香、大肉的肉香,還有麥面香混在一起,可口得很。活動結束后,志愿者摘掉了帽子、口罩。這時,他們的白發和皺紋才顯現出來。
合唱團變成公益組織
閻蘇越今年62歲,是志愿者服務隊負責人。2009年,她退休后學唱歌、跳舞,還和伙伴組織了合唱團。街道舉辦活動時讓合唱團出節目,閻蘇越就安排人去參加。“公開義演能給觀眾帶來快樂,我們也覺得充實和高興。”閻蘇越說。
一次偶然的機會,閻蘇越在活動中認識了一些熱愛公益事業的好心人。她漸漸意識到,做公益比單純唱歌跳舞更有意義。
因為要參加公益活動,閻蘇越學習唱歌的課程落下來不少。“在我們唱歌班上,她可不是個好學生。”閻蘇越合唱團的一位同伴打趣說。合唱團的伙伴們好奇,問她整天忙什么。這一打聽,好多伙伴也要求加入,想跟著她一起參加志愿服務活動。
66歲的史月杰就是其中一位。退休后,她尋思不能這么閑著,便重新找工作、學唱歌、帶孫子……在志愿服務活動中,史月杰才找回曾經的“樂趣”。“我做志愿者近10年了,幾乎參加了團隊的每個活動。兒子問我累不累,我開玩笑說給你看孩子才累。志愿者付出時間和愛心,得到了快樂和健康。”她說。
2016年,閻蘇越擔任團隊負責人后整天忙得不著家,身邊親友不理解她。“又不給你一分錢,整天忙成這個樣子。”“你圖啥?肯定是私下收人家好處了。”面對各種不理解,閻蘇越認為“做好自己的事就行”。
“老人”和“老人”成了好朋友
每次開展活動時,志愿者在養老院陪老人唱歌,老人們非常開心。“老歌能勾起老人的回憶,因此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志愿者和老人合得來。”閻蘇越解釋。
一家養老院大概有百余位老人,給這么多人做飯是一個“大工程”。從2017年起,志愿者每周去3家養老院為老人做飯。“吃到手工包的餃子,我們就知道志愿者來了。”碑林區第三愛心護理院的一位老人說。漸漸地,護理院的老人總盼望著志愿者過來,“老人”和“老人”成了好朋友。
在團隊中,每個志愿者都能發揮自己的長處,經常搶著報名參加活動。每次,活動信息剛發到微信群里,立刻就會有許多人報名,負責人不得不根據活動規模控制人數。有時,一連幾天沒有組織活動,大家都會詢問:“這兩天有啥活動沒,咋不見吭氣了?”
“老人在養老院不愁吃喝,但精神需求卻難以滿足。我們為老人送去快樂,自己的生活也變得很充實。同時,在服務老人的過程中,帶動更多的人關愛老人,我們自己以后的養老也會有保障。”史月杰說。
因為常在養老院和老人打交道,閻蘇越和伙伴們常常交流自己以后的養老問題。“我們團隊的老人比較多,參加志愿服務活動也是一種很好的養老方式。大家互相交流探討,在奉獻中度過晚年生活。”閻蘇越說。
志愿者馬廣倉對養老也有自己的認識。“養老不單單是社會和政府的責任,子女是老人的主要贍養責任人,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子女贍養老人的監管,將子女贍養老人狀況與其工作、貸款等各方面相結合。”馬廣倉說。
奉獻愛心,讓愛接力
“爺爺奶奶級”志愿者在大街小巷奔忙,愛心也在接力傳遞。越來越多的老人加入志愿者服務隊,發揮著自己的余熱。
馬廣倉加入志愿者服務隊已經3年了,他專門買了一輛電動三輪車幫助團隊運送物品。“好多志愿者是我的榜樣,他們不為名利、默默無聞,投入到志愿服務活動中,這種奉獻精神令人感動。”馬廣倉說。
李淑賢老人已經88歲了,和閻蘇越同住一個社區。她的退休金并不高,平時靠撿破爛攢些錢。目前,李淑賢已經給志愿者服務隊捐了8000多元。“這些志愿者的愛心感動了我,我只能給團隊貢獻這一點力量。”李淑賢懇切地說。
在志愿者幫助別人的同時,更多的愛心匯聚起來。
2017年,閻蘇越為咸陽當地農村學校聯系到一批舊課桌,需要人手將桌子從4樓的平臺上搬下來。志愿者搬了幾趟,有的腿疼,有的腰疼。“畢竟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了,干不動重體力活。情急之下,我就給消防隊打電話請求幫助。”閻蘇越說。
之前,志愿者常去消防隊給消防指戰員包餃子、教唱歌,和消防指戰員很熟悉。當天,接到電話后,10多位消防指戰員立即來到學校幫忙。到了吃飯時間,閻蘇越勸消防指戰員吃完飯再接著干,但他們沒有停歇,“你們的這種奉獻精神令人感動,我們一定要把活兒干完。”一名消防指戰員說。
目前,志愿者服務隊帶著大學生志愿者一起開展活動。學生剛去養老院時,不知道怎樣和老人交流。在“爺爺奶奶級”志愿者的指導下,大學生志愿者給老人捶背,陪老人聊天,給老人唱歌,學著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
“志愿服務事業需要傳承,無私奉獻精神需要傳遞。我們年齡大了,必須要帶年輕的志愿者投入到志愿服務工作中。我們雖已老去,但無私奉獻的心始終年輕。扶助弱者、播撒愛心,我們始終在路上。”閻蘇越說。
記者手記
奉獻的心始終年輕
仵永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養老服務是重要的民生工作,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截至2019年底,我省共有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702.37萬人、占人口總數的18.12%,呈現出“中度”老齡化特征。
在政府、社會、家庭的共同努力下,老年人的物質需求大多已得到滿足,但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仍處于缺失狀態。老年人需要參與社會事務,在行動中證明自己的價值,也需要他人的關懷與愛護,以此消解孤獨感。
“爺爺奶奶級”的志愿者活躍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他們走進各個養老院為老人做飯、陪老人說話、給老人唱歌。志愿者在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過程中,播撒愛心、傳遞希望,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受到了他人的認可和尊重。在走向老年的過程中,他們的精神世界非常豐富、生命姿態無比飽滿。
養老院中的老人在志愿者的陪伴下,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往日孤獨、寂寞的陰霾一掃而散。許多老人和志愿者成為好友,他們經常期望志愿者的到來。在度過老年生活的過程中,他們不再孤獨、落寞,同樣有人陪伴,有目光關注。
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為老服務”中,將更多的愛心與暖意分享給老人們,使他們的生活充滿樂趣。同樣,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主動參與到社會事務中,在奉獻愛心的過程中度過有意義的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