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在西安奧體中心項目消防安全與機電保障部工作的黨瀚翔還是同往常一樣,一早就走進體育場,以平均一天一層樓的速度查驗排水系統。
“體育場這種體量的給水、中水、熱水等系統十分龐雜,需要反復排查。”26歲的黨瀚翔說,“水一直流動著,管道可能今天還正常,明天就出問題了,所以需要留人值守,持續查驗整改。”
幾乎每天都要走過全運會開幕倒計時牌的他,掃了一眼分秒跳動著的數字——只剩130多天。“我基本從到了西安的第一天起就沒停過,在‘五一’過后就更加要爭分奪秒了。”他說。
今年3月,西安奧體中心項目代建單位從全國各地的項目中選派35名優秀校招生參與第14屆全國運動會的籌辦。自此,這群平均年齡只有二十六七歲、參加工作都還不到5年的職場新人,就在這里扎下根來。小到勘查賽場內房門把手是否松脫,大到賽事期間的運動員保障,都有他們活躍的身影。
他們共同的名字叫“全運墩苗”。
“墩苗”本是指農耕時把幼苗邊上的土踩實但不去澆水、施肥的一種做法,目的是逼著幼苗去把根須扎向更深的土壤里吸收營養。
正所謂練好“根”勁,才能厚積薄發,古人智慧用在當代人才培養上同樣奏效。肩負起更加直接且實際的任務,“全運墩苗”正在積蓄向上的能量。
在“全運墩苗”隊長、維吾爾族姑娘熱依拉·艾合買提江看來,從公司深圳總部調來西安工作,第一感覺就是接觸的人要比以前多出好幾倍。“這份工作要跟不同的條線打交道,考驗時間管理的能力,這是我在以前很難鍛煉到的。”她說。
踢了十幾年足球、還曾入選大學校隊的她,目前在奧體中心運營計劃部從事外宣工作。“也算完成了我一部分的體育記者夢。”她說,“我在大學學的是傳媒,這段時間和不少記者打交道,看到了他們在鏡頭前的風采,也了解到這一行的不易。”
從杭州調來、任職于場館建設部的劉一菲,則是把這段經歷作為踐行公司“背包文化”的第一站。“我是新鄉人,在鄭州上大學,畢業后到杭州工作兩年又來到西安。”她說,“我感覺自己一直在說走就走的旅途中。能新到一個地方就迅速融入當地、熟悉工作流程,是很大的挑戰。”
在一崗多責的要求下,劉一菲除了日常的工程維護工作,還負責在賽事期間制證,最近又接到了配合開(閉)幕式導演團隊的任務。她坦言,在不同身份間轉換,“見招拆招”地解決一個個難題,給了她與以往工作完全不同的“獲得感”。
在剛剛過去的4月,西安奧體中心體育場迎來田徑項目測試賽,從賽場本身到參賽、保障比賽等各方面人員,都迎來了“模擬考”。
“全運墩苗”中的很多人也是初登大賽舞臺。在被稱作“石榴花”的西安奧體中心體育場,他們正綻放青春。
“累并快樂著”,27歲的李桐亮說。他在賽事期間負責協助管理內場的設施擺放,平日則是負責體育場第三至五層的巡查整改。他坦言,這兩項工作令他的眼神變得犀利,無論是墻上的小斑點還是場地遠端跑道上的欄架歪斜,都能被他輕易“捕獲”。
“這么大的體育中心、這么大的體育場維護起來,沒有年輕人的激情和耐心是不行的。”華潤置地西安奧體中心控股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周曉明告訴記者,對年輕人的信任與支持,就是創造機會和平臺,讓他們放下浮躁情緒、腳踏實地解難題,在實干中成長成才。
“青年需要有運動員拼搏進取的朝氣,解決好賽場上每個或大或小的問題,一屆精彩圓滿的體育盛會才能呈現在全國、全世界觀眾面前。”他說。
作為十四運的主競賽場館,坐落在西安國際港務區的西安奧體中心總建筑面積52萬平方米,其中體育場占地15.2萬平方米,有超過6萬個座位,通過有韻律的28個立面和屋頂花瓣造型的起伏變化,以及LED泛光照明變化,形成既有歷史厚重感又富現代氣息的西安市花——“石榴花”景觀。
周曉明告訴記者,這座體育場是國內首個實現5G全覆蓋的智慧體育場,跑道及草坪都采用國際先進工藝,不僅將承接全運會開幕式以及田徑比賽,在盛會之后,還能夠承接80多個體育項目的國際賽事,舉辦群眾文體活動更是不在話下。
“年輕人嘛,現在我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有共同的話題和目標,很容易打成一片。”熱依拉走出辦公室,遠眺幾十米開外造型優美的“石榴花”,笑容舒展。
“在來陜西之前,我們大部分人相互都不熟悉。通過這段時間的相互鼓勵與攜手奮斗,這批‘墩苗’在全運會上積累的經驗和結下的友誼,在未來一定會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她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