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組織集中帶量采購產生擬中選結果——
人工關節 為何降價超八成
核心閱讀
14日,國家醫保局組織開展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產生擬中選結果。本次集采擬中選髖關節平均價格從3.5萬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關節平均價格從3.2萬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價82%。人工關節集采降價,將大幅度減輕患者負擔,提高其生活質量。
9月14日,國家醫保局組織開展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產生擬中選結果,平均降價82%。
人工關節置換數量年均增加20%
本次采購產品范圍為初次置換人工髖關節、初次置換人工膝關節,首年意向采購量共54萬套,占全國醫療機構總需求量的90%。按2020年采購價計算,公立醫療機構人工髖、膝關節采購金額約200億元,占高值醫用耗材市場的10%以上。
共有48家企業參與本次集采,44家中選,中選率92%。擬中選髖關節平均價格從3.5萬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關節平均價格從3.2萬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價82%。內外資企業均有產品擬中選,既包括知名企業,也包括新興企業。
人工關節是國家組織開展的第二個集中帶量采購高值醫用耗材。隨著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大量股骨頭壞死、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需要置換人工關節。人工關節置換是治療因外傷、運動損傷、退變老化等原因導致的股骨頭壞死、關節損傷、骨性關節炎等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夠極大恢復患者關節活動機能,明顯提高生活質量。
目前,人工關節置換數量按照年均20%的速度增加。但由于骨科耗材技術分類和組合復雜,難以直接競爭,長期以來是集中采購的難點,價格虛高明顯,患者負擔較重。
“人工關節價格高昂,老百姓負擔重,臨床使用成熟,企業競爭充分,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正逢其時。”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副院長應亞珍說。
中日友好醫院骨關節科主任王衛國說,本次集采擬中選產品均是臨床常用的產品,其中有很多是廠家的拳頭產品。我國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已經比較成熟,人工關節集采之后,將大大降低患者費用,讓大量有需求的患者用上人工關節,提高生活質量。
競價采購公平公開,擠出中間環節水分
按照“一品一策”的原則,此次招采規則與去年心臟支架集采相比,有所不同。
一方面,區分了A、B兩組,A組是歷史采購量較大的產品,以更好地適應臨床需求,中選率也更高。另一方面,按系統競價,如人工髖關節由股骨柄、股骨頭、內襯、臼杯、螺釘組成,人工膝關節由股骨髁、脛骨墊片、脛骨平臺、髕骨假體組成,不像支架是按單件產品報價。
同時,按照骨科產品特點區分材質以及是否含伴隨服務,約定用量之外的剩余用量更尊重醫療機構自主權。醫療機構可以從中選產品系統中自主選擇價格適宜的產品(競價比價價格最高的除外)。
伴隨服務就是“跟臺服務”。采購文件明確,伴隨服務包括協助組裝工具、進行必要的工具使用指導、對醫療機構進行工具操作培訓等。此前往往由廠家提供。
醫療機構可選擇是否需要企業提供伴隨服務,并按相應的價格支付。醫療機構選擇“不含伴隨服務”的,按照“不含伴隨服務”的中選價格與企業結算,醫療機構可獲得節約下來的“伴隨服務費”收益。
人們很關心集采的人工關節質量,包括使用時長、是否要翻修等。事實上,擬中選的產品均是臨床常用的產品,采購用量事先由醫療機構根據臨床需求進行報量。
降價幅度之所以能超過80%,北大醫學部主任助理吳明分析,國家組織集中帶量采購明確了巨大的全國用量,以公平公開的市場規則開展競價采購,降下的價格空間都是中間環節的水分,有利于倒逼行業規范發展。
“以前采購沒有帶量,雖然中標,但進入醫院還有門檻,導致采購、服務行為發生異化。集中帶量采購約定了用量,企業有了預期。中標就能銷售出去,企業會考慮到成本,主動把中間環節的成本砍下來。這實際上是實現了充分的市場競爭,有助于改善行業生態。”吳明說。
國家組織人工關節帶量采購之前,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山東等省份已經率先探索人工關節帶量采購工作,平均降幅在47%—86%不等。
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員蔣昌松認為,降下來的是流通環節、層層代理的虛高空間。“在集采中,生產企業通過以價換量,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和銷售量,引導企業走規模化、集約化、國際化發展道路,踏踏實實做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適應百姓需求,實現可持續發展。”
啟用信息系統,監測產品供應
對于人工關節集采產品的供應保障,本次集采采購文件明確,保證供應配送,并按照醫療機構需要提供伴隨服務。
同時,各中選企業將按照聯合采購辦公室工作要求,借助信息化對接等技術手段,通過“中國醫保醫用耗材登記系統(人工關節類)”實時向聯合采購辦公室報送中選人工關節的庫存數量、供應鏈流向、醫療機構入庫數量等信息,確保數據準確。
蔣昌松認為,多方面措施在確保人工關節集采后的供應。一方面多家中選,中選率達到92%,完全能滿足臨床需求。另一方面,集采明確,只有承諾能夠供應全國所有地市的企業才有資格進入中選率更高的A組,“這是在挑選供應能力強的廠家”。在落地執行階段,還有信息化手段實時監測產品庫存、流向等信息。
而對于供應不及時的企業,各地集采平臺將加強信用評價。如中選企業被某一省份依據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制度評定為“嚴重”或“特別嚴重”失信等級的,該省份有權拒絕該中選企業。
一家擬中選國內企業表示,參與集采是順勢而為,既為企業贏來更廣闊的市場,也為百姓提供優質優價的產品,降低看病費用。集采的規則比較完善,尤其是讓醫療機構在余量上有自主選擇權,給了市場更大的信心。
吳明認為,人工關節類骨科耗材集采的成功開標,體現出深化高值醫用耗材治理的決心,為推動集采制度框架更完善、規則更成熟做了有益探索,對深入推進集中帶量采購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人民日報》( 2021年09月16日 第 1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1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 向全…
- 2全運之約,西安蝶變
- 3習近平回信勉勵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
- 4新一批省級人才計劃突出“三個聚焦”…
- 5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 6陜西省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
- 7昔日落后的小山村,如今成了全國聞名…
- 8全運會助力西安高質量發展
- 9租賣游戲賬號背后的灰色產業鏈
- 10市場開發 讓十四運會更多元
- 11西安公安交警:不斷提升道路治理能力…
- 12"楊楊組合"默契延續!楊倩、楊皓然…
- 13把好事辦實 把實事辦好
- 14翩若驚鴻!十四運會藝術體操項目今日…
- 15開館迎賓,靜待全運健兒
- 16全紅嬋摘得十四運會跳水女子10米跳…
- 17毫不松懈,為防疫加上“金鐘罩”
- 18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炬傳遞活動在西…
- 19小伙為救人騎摩托車連闖紅燈 西安交…
- 20樹立新時代追趕超越的新風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