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建設 加快秦創原“兩鏈”融合步伐
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鄒星攝
人民網西安11月16日電(鄒星)11月16日上午,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場。陜西省委科技工委書記、省科技廳廳長孫科圍繞“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奮力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取得新成效”主題介紹有關情況。
據孫科介紹,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自3月30日啟動建設以來,按照“企業主體、人才主力、市場主導、政府主推”工作要求,加力加速推進工作,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截止10月底,陜西省高新技術企業通過評審達2793家,同比增長45%;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首次突破萬家(10071家),數量在全國排名第8位;登記技術合同45917項,成交額1652.9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7.07%。
今年以來,陜西省印發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發布《政策包(總窗口)》《任務推進表》。陜西全省11個市(區)均制定了推進方案和配套政策,成立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和10個地市(行業)分中心,設立“一站式”受理窗口,形成多層次、多維度、全社會協同的“1+N”政策體系。
“西咸新區制定發布優化營商環境18條、打造宜居宜業環境10條、支持秦創原總窗口建設15條政策舉措。總窗口政策包加大兌現力度,已兌現3556萬元。陜西省科技廳與省統計局制定4個方面23項秦創原建設監測指標。陜西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開展了專項督查,共督查14家省級部門、高校和省屬企業。”發布會上,孫科如是介紹。
圍繞建設成果轉化“加速器”,陜西著力建設網上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立平臺、項目、企業、成果、專利等7個數據庫,梳理數據300余萬條;支持秦創原打造常態化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路演品牌,舉辦路演活動120場,推介轉化項目3000余項;陜西省科技廳分8個組深入11個地市和90余家單位,開展政策宣貫、需求征集和項目對接活動,共征集到2920項科技成果、需求227項;陜西省教育廳舉辦省高校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對接洽談會,95所高校推介成果2000余項,簽約57項項目、金額2.55億元;西咸新區9月24日新簽約項目49個,總投資883.58億元,其中42個落戶總窗口,投資額675.58億元。
聚焦重點產業鏈,陜西加快實施“兩鏈”融合科技行動。啟動建設空天動力陜西實驗室,組建先進稀有金屬材料、半導體與集成電路、光子產業、高檔數控機床、作物育種等陜西優勢領域7個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9個創新聯合體。圍繞數控機床、光子等23條重點產業鏈,開展卡脖子關鍵技術攻關,著力提升重點產業鏈核心競爭力。部署實施北斗導航、氫能、種業等9個“兩鏈”融合重點專項。在電子信息、新能源等領域新建“四主體一聯合”新型研發平臺20個。
“陜西科技資源主要分布在高校和院所,企業力量相對薄弱,科技廳分別從平臺、人才、項目方面推進產業鏈和創新鏈有機融合。”發布會上,孫科著重介紹了“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建設情況。他表示,平臺方面,陜西實施“四主體一聯合”研發中心建設,企業作為市場主體、需求主體、投資主體、管理主體,和高校一起建研發中心;人才方面,把高校科學家與企業工程師聯姻,實施“科學家+工程師”建設方案;項目方面,實施產業鏈與創新鏈兩鏈融合計劃,促進高校院所與企業對接。希望盡快打造百家“科學家+工程師”隊伍,為陜西企業服務、提供技術支撐。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為進一步釋放人才活力,陜西省還研究起草了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實施方案》,遴選9名領軍人才擔任技術總師牽頭實施重點專項,通過青年基金、杰青、青年科技新星等項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當主角。陜西省人社廳制定促進博士后青年人才創新創業、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政策,新設技術轉移轉化職稱專業,在西咸新區專設工程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充分調動了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積極性。
孫科表示,下一步,陜西將聚焦建設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和兩鏈融合“促進器”三大目標,全面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加快政策體系建設,抓好市場主體培育,發揮人才主力作用,加快推進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秦創原網絡平臺、秦創原運營公司等建設,進一步完善秦創原建設監測指標體系。同時,按照三年行動計劃、任務推進表和監測指標,統籌安排好秦創原年度評估總結,謀劃好明年的重點工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