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中國文藝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重要講話
當代中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前程遠大。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給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5點希望:一是心系民族復興偉業,熱忱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二是堅守人民立場,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三是堅持守正創新,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四是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五是堅持弘揚正道,在追求德藝雙馨中成就人生價值。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對于廣大文藝工作者更好肩負歷史使命,在培根鑄魂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在明德修身上煥發新風貌,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文化創造,展示中國文藝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具有重大指導作用,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只有深刻把握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把文藝創造寫到民族復興的歷史上、寫在人民奮斗的征程中,才能更好擔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人民是文藝之母,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讓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人民綻放,一切文學藝術才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沛源泉,文藝創作才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雋永的魅力。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衡量文學家、藝術家的人生價值也要看作品,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根基,也是文藝創新的寶藏,只有堅持守正創新,把握傳承和創新的關系,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才能創作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國際社會希望解碼中國的發展道路和成功秘訣,了解中國人民的生活變遷和心靈世界,只有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類,承百代之流,會當今之變,創作更多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優秀作品,才能展示一個生動立體的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譜寫新篇章。文藝承擔著成風化人的職責,立德樹人的人,必先立己;鑄魂培根的人,必先鑄己,只有把個人的道德修養、社會形象與作品的社會效果統一起來,堅守藝術理想,追求德藝雙馨,才能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質兼美的作品,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為自身留清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代為我國文藝繁榮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廣大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重任在肩、大有作為。”要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把握歷史進程和時代大勢,反映中華民族的千年巨變,揭示百年中國的人間正道,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唱響昂揚的時代主旋律,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的精神氣象。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為時代和人民放歌,用思想深刻、清新質樸、剛健有力的優秀作品滋養人民的審美觀價值觀,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來。要精益求精、勇于創新,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正確運用新的技術、新的手段,使文藝創作呈現更有內涵、更有潛力的新境界。要有信心和抱負,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國故事,塑造更多為世界所認知的中華文化形象,重視發展民族化的藝術內容和形式,繼承發揚民族民間文學藝術傳統,拓展風格流派、形式樣式,在世界文學藝術領域鮮明確立中國氣派、中國風范。創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實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質,名聲要靠德藝,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珍惜自己的社會影響,認真嚴肅地考慮作品的社會效果,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歌頌真善美、針砭假惡丑,弘揚行風藝德,營造自尊自愛、互學互鑒、天朗氣清的行業風氣。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新時代新征程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歷史方位,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大文藝工作者心系民族復興偉業,堅守人民立場,堅持守正創新,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堅持弘揚正道,就一定能為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人民日報》( 2021年12月17日 第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