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糧滿倉
6月11日,寶雞扶風豆村農場試驗田里,86歲的趙瑜研究員手捧剛剛通過“國審”的小麥新品種麥粒。
6月10日,楊凌良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農業育種基地試驗田里,小麥聯合收割機在收割小麥。
6月10日,楊凌良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農業育種基地,農技人員在晾曬小麥。
6月11日,寶雞扶風豆村農場選種室里,86歲的趙瑜研究員正在查看篩選出來的小麥新品種麥穗。
6月9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教授張正茂在中哈抗旱小麥試驗田里查看小麥生長情況。
5月16日,河南省長葛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南小麥試驗示范站,各種小麥新品種在試驗田里“同臺競技”,一幅豐收圖景躍然眼前。 本版照片均由本報記者 李宛嶸攝
6月9日,農業農村部發布2021年小麥品種審定公告,陜西省通過審定的小麥新品種共有7個,楊凌示范區獨占6個。“十三五”以來,楊凌示范區持續加快種業自主創新,進一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聚焦黃淮麥區小麥新品種試驗示范,育良種、推良技、種好糧,一條用現代科技賦能國家糧食安全的道路正朝著未來清晰鋪展。
——示范區成立以來,累計通過審(認)定動植物新品種768個,為國家糧食安全和現代農業發展貢獻了眾多“楊凌良種”。目前,楊凌種子年交易總額約8億元,成為西部地區最大的農牧良種集散地。
——“十三五”期間,楊凌累計推廣新品種新技術2700多項,培訓110多個國家2900多名學員。僅2020年一年,面向旱區開展農業科技培訓527場次、培訓農民4.6萬余人次,累計培訓超過50萬人次。
——截至目前,楊凌在黃淮麥區已建立3個試驗示范站和22個新品種示范園,累計推廣46個優質高產、多抗、廣適小麥新優品種,面積超2億畝,增產糧食40億公斤。
6月的關中大地驕陽似火,麥香沁人,千里沃野充滿著豐收的喜悅。
機聲隆隆,夏收正酣。在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廣袤麥田里忙碌著的,有勤勞的農家人,有現代化大型農業機械,還有眾多育種和推廣良種良技的專家學者。金黃飽滿的麥穗里,飽含農家人的致富經、育種人的工匠情、農科城的現代科技范兒。
育好種 一顆“糧”心代代傳
6月12日,位于楊陵區五泉鎮官村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小麥試驗田里,金黃熟透的小麥隨風微擺。烈日炎炎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小麥育種專家吉萬全正帶領他的團隊在田間忙個不停,他們要趕在雨期到來前把試驗田里的小麥割完。
3天前,吉萬全團隊選育的“西農733”順利通過國家審定,不過這并沒有讓他們有絲毫懈怠。
“這次夏收中我們發現,比起‘西農733’,改良后的小麥品種單株粒數有所增加,抗病和抗倒伏方面的表現也更優秀。”吉萬全說,接下來,團隊還要進行脫粒、考種、熏種等工作,篩選出性狀更優異的種子,進行下一階段的育種實驗。
吉萬全團隊不是孤軍奮戰。毛澤東主席曾親切稱贊在楊凌奮斗一生的趙洪璋院士,“一個小麥品種挽救了大半個新中國”;在楊凌從事小麥育種31年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振聲,曾榮獲200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近年來,這里又涌現出了王輝、趙瑜、吉萬全等一批小麥育種科學家。在小麥育種事業上,他們一代又一代接續奮斗,助力增產,造福人民。
豐收的田埂上除了風吹麥浪外,還有一叢叢的油菜飽滿挺立,仿佛在驕傲地訴說著楊凌油菜種業發展的可喜成果。
5月10日,第三屆全國(楊凌)油菜科技大會在楊凌召開,3項油菜新成果發布,2個油菜品種權簽約轉讓。
“‘秦優DK4’和‘秦優30’兩個新品種早熟、高產的表現都非常不錯。根據最終推廣成果,預計兩個品種轉讓費用共計600萬元左右。”陜西榮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志剛對新品種的推廣很有信心。
從傳統的遠緣雜交,到如今的分子育種技術,楊凌始終在觸摸種業創新跳動的“脈搏”:我國單個年推廣面積最大的小麥品種“碧螞一號”、長期主導我國小麥品種換代的“小偃6號”、全國推廣面積最大的雜交油菜品種“陜油8號”等重大農業科技成果層出不窮;20多年來,長江下游區、黃淮區的主推品種、區試對照品種都是“秦”字號、“陜”字號,近5年的高產高油油菜品種不斷涌現,市場占有率達70%至80%。
打好種業翻身仗,楊凌任重道遠,未來可期。
今年1月19日,楊凌種業創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投資20億元建設的種子產業園,現已入駐種業相關企業87家;楊凌種子年交易總額約8億元,占陜西省年交易額的近二分之一,年示范推廣面積逾億畝,成為西部地區最大的農牧良種集散地;先正達、大華、良科等國內外知名種業企業先后落戶楊凌,種業產業要素正不斷加速集聚。
推良技 科技引領保糧安
“今天第一次參與農訓,雖然辛苦,但很有意義。我們采集了一些土壤樣本,打算帶回實驗室進一步研究。”6月8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曹新莊試驗農場,參與小麥土壤改良實驗采樣的環境科學專業學生張曦元說。
好地出好糧,楊凌示范區始終高度重視耕地保護。今年4月9日,示范區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單位合作組建了中國楊凌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創新中心,整合優勢資源,開展協同攻關,致力于圍繞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的旱作耕地、沙質耕地、鹽堿化耕地等,立足陜西、服務全國,為不同地域、不同作物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了解決方案。
藏糧于地,也要藏糧于技。
5月28日,專家學者們齊聚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斗口農作物試驗示范站,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海江波教授團隊的小麥交互式溝穴播技術進行了一場“考試”。大家圍在“穴播”小麥田塊,一邊聽著工作人員的介紹,一邊認真地觀察性狀,記錄數據,紛紛露出滿意的笑容。
“經過實驗證實,這項技術相比其他栽培技術具有明顯優勢,發展前景值得期待。”海江波說,目前,已經有公司與他們簽訂了5000畝“穴播”新技術推廣協議,將進一步驗證這項技術的大田應用。
近年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斗口農作物試驗示范站集中精力開展國審小麥品種的配套技術集成研究和示范推廣工作,先后示范推廣小麥寬幅精播、玉米防纏繞免耕深施肥精播等10多項技術,小麥、玉米節支增產增效技術面積3800萬畝,新增純經濟效益2600萬元。
先進農業技術的推廣,離不開具有競爭力和遠見的龍頭企業。
“這里有全國各地小麥育種專家的75個小麥新品種‘同臺競技’,配合我們的先進技術,部分品種表現十分突出。”6月10日,站在公司的5G基站施工現場,楊凌良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宋斜良說,下一步,公司將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等更智慧的方式,為農戶提供技術服務,從而降低農戶種植風險,加快良種良技推廣。
楊凌示范區成立20多年來,充分發揮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區內農科教資源優勢,組織近7000名農業科教人員躬耕碧野,深入了解農業生產一線問題和需求,將貼有“楊凌標簽”的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新機制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國各地。
“十三五”期間,楊凌累計推廣新品種新技術2700多項,培訓110多個國家2900多名學員。2020年,楊凌共發展示范區級法人科技特派員企業5家,培訓認定科技特派員110人;面向旱區開展農業科技培訓527場次、培訓農民4.6萬余人次,累計培訓超過50萬人次,楊凌的農業科技已花開大江南北。
種好糧 示范推廣助農興
時值“三夏”,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教授張正茂忙得不可開交:他既要現場指導學生開展小麥科研試驗材料收獲作業,又要通過微信指導中哈農業科技示范園進行農作物耕種。
近年來,張正茂像候鳥一般,往返于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與中國楊凌之間20余次,把中國的優質小麥品種和農業技術推廣到共建 “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
依托農科資源優勢及援外培訓相關資源,楊凌旱作農業技術援外培訓覆蓋110多個國家,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建設了一批現代農業國際示范園,帶動了當地現代農業的發展。
一片黃淮麥區,半個中國麥田。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黃淮麥區小麥品種的6次更新換代,4次由楊凌主導,這離不開楊凌在廣大黃淮麥區建立的試驗示范站和新品種示范園。
孟夏時節,萬物并茂,位于河南省長葛市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南小麥試驗示范站麥浪滾滾,生機盎然,一幅豐收圖景躍然眼前。5月16日,2021年陜西楊凌小麥新品種觀摩團來到這里,詳細觀摩了“西農585”“西農235”“偉隆169”等小麥品種的性狀表現。
2008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南小麥試驗示范站在長葛建成,10余年間,借助眾多西農大專家和當地的農技推廣人員,這座農民“家門口”的站點,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自育的小麥良種和配套栽培技術送到千家萬戶。
今年,面對雨水多、氣候條件多變等挑戰,借助示范推廣站的配套栽培管護技術,來自楊凌的優質小麥品種在河南、江蘇等黃淮麥區表現優異。
“大風刮不倒,產量年年高,農民都說好。”徐州當地流傳著對“西農511”這樣的評價。
“‘西農585’非常適宜黃淮冬麥區南片的平原灌區、陜西關中灌區以及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河以北地區晚茬種植,目前年均推廣面積100多萬畝。”河南金粒種業副總經理王學友贊不絕口。
“‘偉隆169’在河南、江蘇、安徽等省份兩年累計推廣300萬畝,已成為黃淮地區推廣勢頭最猛的楊凌‘金種子’。”陜西楊凌偉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永林語氣中滿是自豪。
截至目前,楊凌在黃淮麥區已建立3個試驗示范站和22個新品種示范園,累計推廣“西農979”“西農511”等系列46個優質高產、多抗、廣適小麥新優品種面積超2億畝,增產糧食40億公斤。
“‘十四五’時期,我國農業科技既有加速發展、進入世界前列的良好機遇,也面臨著競爭優勢和比較優勢弱化的重大風險。”楊凌示范區黨工委書記黃思光說,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楊凌示范區將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切實解決好制約區域農業發展的關鍵科技問題,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為推動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農村現代化做好引領示范,有效提升旱區糧食和農產品供給能力,繼續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貢獻“楊凌力量”。
記者手記
小種子迸發大能量
李宛嶸
機聲隆隆,顆粒歸倉。從河南長葛到江蘇徐州,再到陜西楊凌,遍布黃淮麥區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小麥試驗田里,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這背后,蘊含著滿滿的“楊凌種業能量”。
倉廩實,天下安。打好種業翻身仗,已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也一直是楊凌示范區工作的重中之重。
前不久,楊凌新增6個通過“國審”的小麥新品種,至此,楊凌共有768個動植物品種獲審(認)定。這傲人的成績,是楊凌持續推進區校深度融合,充分發揮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區內農科教資源優勢,聚焦基礎研究、靶向育種、生物育種,集結一大批育種專家數十年如一日投身科研、躬耕畢生得來的。
“手中有糧,心里不慌。”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楊凌種業創新步伐持續加快,力度前所未有。今年初,楊凌種業創新中心正式揭牌,投資20億元建立了種子產業園。依托這一平臺,楊凌將進一步整合企業、高校、政府科技力量,創新體制機制,在推進糧食優質高產的同時,打造種業大品牌。
過去,楊凌在育種方面存在科研強,種業企業相對較弱的情況。近年來,世界知名種業企業先正達、科迪華和陜西省雜交油菜中心、金棚種業等種業科研院所、企業齊聚楊凌,在種質資源保護、育種科技、種業產業化等方面形成良好發展基礎和競爭優勢,在種業龍頭企業的帶領下,楊凌商業化育種體系正在逐漸建立健全,“旱區種業硅谷”的內涵不斷豐富。
小種子迸發大能量。在楊凌,一條以種業創新助力糧食安全的道路不斷向前延伸,以“楊凌芯”賦能“大國糧倉”,期待年豐時稔,穰穰滿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