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中華文脈 澤被千秋萬代
——西安國家版本館開創版本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西安國家版本館彰顯文化自信,是陜西文化的新地標(六月十一日攝)。
文濟廳內氣勢恢宏的書墻(6月11日攝)。
文濟廳是西安國家版本館最大的單體建筑空間(6月11日攝)。
西安國家版本館一角(6月11日攝)。 本版照片均由本報記者 張辰攝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
6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考察時強調:“建設版本館的初心就是收藏,就是在我們這個歷史階段,把自古以來能收集到的典籍資料收集全、保護好,把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繼續傳承下去。盛世修文,我們現在有這樣的意愿和能力,要把這件大事辦好。”
建設中國國家版本館,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文明大國建設的基礎工程,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標志性文化工程,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傳承發展中華文化的高度自覺、汲取歷史智慧更好走向未來的歷史主動。
去年7月30日,中國國家版本館舉行開館暨展覽開幕式,開幕式在北京中央總館設主會場,在西安、杭州、廣州三地分館設立分會場并進行現場連線。
欣逢盛世,曾經散佚四方、徑流百出的悠久文脈,又似百川歸海,薈萃于中國國家版本館,為人們永遠留住中華傳統文化的瑰麗風采。
■ 藏之名山 傳之后世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永續。站在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實現民族復興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就中華文化傳承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闡明了新時代傳承發展中華文化、中華文明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戰略性問題,為賡續中華文脈注入固本培元、立根鑄魂的思想力量,也為中國國家版本館建設指明方向、注入強大信心和動力。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文化使命、賡續中華文脈、激發奮進之力、促進文明互鑒,努力把西安國家版本館建設成為獨具特色的中華版本資源集聚中心、西部區域中心和地方特色版本中心,為中華文化賡續傳承貢獻力量。
天上一輪月,圭峰十二圓。秦嶺圭峰山海拔1528米,因其外形像漢字“圭”而得名,范仲淹曾在此處飲酒賞月,“圭峰夜月”為鄠邑八大景之一。
圭峰山下,北望渭川。作為中國國家版本館“一總三分”的分館之一,西安國家版本館扎根于此,以大氣磅礴的漢唐氣度,著力打造彰顯文化自信、展現時代氣度的陜西文化新地標,努力開創版本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我省高度重視西安國家版本館建設。省委領導親自部署,省直相關職能部門和西安市委、市政府協同作戰,各參建單位通力配合,參建干部職工合力攻堅,西安國家版本館于2022年4月15日高質量竣工。西安國家版本館于2022年7月23日正式落成,2022年7月30日,舉行開館暨展覽開幕式。
按照“設計優、管理強、質量精、效益好、技術先進、節能環保”的標準,西安國家版本館建設錨定國家精品工程建設目標,嚴格規范管理,把質量安全的責任落實到工程全過程,突出做好施工管理頂層設計、做好施工方案編制、做好分工協調、做好圖紙會審、做好精細化管理、做好質量安全管理、做好參建單位責任落實、做好層級管理職責履行等“八個做好”,先后通過了文明工地驗收、優質結構工程驗收、綠色建筑評審等,并積極申報魯班獎。
■ 漢唐氣象 中國精神
5月26日,細雨蒙蒙,籠罩于云霧中的圭峰山若隱若現,版本館建筑群好似一幅水墨丹青,讓人沉醉。
走進西安國家版本館,利用擋土墻精心設計的室外文化景觀墻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據介紹,文化景觀墻采用麻灰花崗巖,用10厘米厚的板材、6厘米起伏的淺浮雕呈現文化主題:《山河頌》展現了秦嶺黃河等中華地理標識;《圣地光輝》展現了延安寶塔和照金精神等中國革命標識;《文明之光》呈現了黃帝陵、兵馬俑等中華文明標識。
文濟廳是西安國家版本館最大的單體建筑空間,東西寬90米,高20米,有一面近1800平方米的氣勢恢宏的書墻,集中陳列5萬余冊精品圖書版本,包括仿真卷軸8000余卷、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著作近1萬冊、線裝《中華再造善本》以及地方志等2.5萬余冊。置身于這宏大的保藏展示空間,觀者得以仰望中華五千年文明典籍演進的恢宏歷程。
西安國家版本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領銜的中建西北設計研究院專家團隊擔綱設計,以“山水相融、天人合一、漢唐氣象、中國精神”的設計理念,按照新漢唐建筑風格,在高臺上置崇閣,主閣居中,東西各置輔閣,重樓攢尖,外觀是現代鋼結構寫意漢唐建筑。建筑以秦嶺為背景,從圭峰山制高點向北引出軸線,依地勢逐層抬高,與層層山巒映襯,形成中心對稱、園林交錯、大氣恢宏的建筑風貌,彰顯了陜西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突出了秦嶺中華祖脈的獨特魅力。
版本館室內設計以竹簡、卷軸和屏風等為主要元素,塑造出宏大、拙樸和富有文化氣質的空間。讀者服務中心的木板烙畫,是發軔于先秦時期的非遺技法,以古色古香的手法表現了《盛世長安》與《絲路之光》。
西安國家版本館占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8.31萬平方米。目前,西安國家版本館初步建立了古籍善本、紅色版本、絲路版本等特色專題庫,涵蓋“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圖書版本、電影資料版本、非物質文化遺產版本、古籍版本,以及“長安畫派”“文學陜軍”“陜西戲曲”等地方特色版本等。據初步統計,西安國家版本館已征集收藏各類版本243萬冊(件),到本世紀中葉保藏量將達到2000萬冊(件)。
■ 文化傳承 文明互鑒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
目前,西安國家版本館首批推出兩個精品版本展覽,位于3號樓東西展廳和連廊。其中,“賡續文脈踔厲前行——中華文化經典版本展(西部篇)”展覽面積為2123平方米,展線長728米,展出中華經典版本約1743種(以代表性出版物為主)。展覽內容分為“中華文明民族根脈”“延安精神紅色血脈”“民族復興偉大夢想”三大部分,講述以西部為主的中華經典版本故事。
“楮墨遺珍萬里同風——絲綢之路版本展”展覽面積為772平方米,展線長210米,展出有關絲綢之路的各類版本約600種。展覽內容分為“鑿空西域絲路貫通(兩漢)”“通衢延綿殊方共享(魏晉南北朝)”“融匯通達盛世高峰(隋唐)”“中西交匯文脈綿長(宋元明清)”“譜寫新篇筑夢大同(新時代)”五個部分,充分展現絲綢之路文明。
西安國家版本館展覽設計以繪畫、圖文展板、圖表、互動多媒體、雕塑、油畫和場景復原等為輔展展品,調集陜西存藏的文獻古籍以及其他版本資源,同時利用復制品、影印件、照片等展品,豐富展覽內容和表現形式,以圖書裝置和新媒體方式創意呈現,增加互動體驗形式,體現展覽主題、版本特性與時代特色。
西安國家版本館開館后,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各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紛紛前來參觀學習。目前,西安國家版本館已接待集體參觀600余場次,參觀人數逾萬人。
■ 搭建平臺 擴大影響
2023年是西安國家版本館全面履行職能的開局之年,也是搭建平臺、擴大影響的關鍵之年,西安國家版本館對標2023年全省宣傳思想工作要點,按照中央總館部署,以重大項目為抓手,建機制、定規范、帶隊伍、促發展,確保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西安國家版本館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持理論學習制度,定期開展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邀請專家學者作報告,組織開展研學活動,赴中央總館、杭州分館、廣州分館以及省內外博物館(院)、圖書館、檔案館等單位開展調研學習和工作交流。認真開展主題教育,抓實抓細抓出成效。
按照中央總館部署,擬定《西安國家版本館發展規劃(2023—2035)》。穩步開展版本普查征集工作,做好安保和典藏管理工作,啟動實施古籍保護工程,開展瀕危珍貴版本搶救修復工作。
同時,發揮我省科研院所、高校眾多的優勢,圍繞十大類型版本,邀請版本研究、歷史文化研究等方面專家學者,組建西安國家版本館專家庫,成立專家委員會。聯合開展版本征集、版本保藏、版本數字化等方面的課題研究,逐步構建新時代版本理論體系。
發揮版本館的文明標識和文化名片作用,廣泛開展版本文化及研究成果傳播推廣活動。逐步建立西安國家版本館展覽選題庫,重點策劃具有陜西和西部特色的古代文化、絲路文化、紅色文化等專題展覽。策劃舉辦特色庫展。加快智慧展陳建設,采用“線下+線上”方式,搭建“云展覽”平臺,讓典藏版本“活”起來。建立展廳展品臺賬,制定展廳管理和維護制度,做好展廳管理工作。
發揮國家版本館全民閱讀陣地作用,打造“書香文濟閣”品牌,營造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聯合做好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策劃舉辦“文濟講壇”,邀請專家學者推出版本知識講座。加快借閱中心信息化工作,開發文濟閣品牌文創產品,打造特色版本文化IP。
根據中央總館的安排,西安國家版本館不斷推進信息化項目建設,著力打造智慧版本館。同時,健全完善黨建各項制度,加強干部職工思想教育,加快人才引進和干部遴選工作,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強、素質高、作風硬的版本工作隊伍,努力開創版本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新征程上,西安國家版本館將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