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
新華社北京2月26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全文如下。
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承擔著為法治中國建設培養高素質法治人才、提供科學理論支撐的光榮使命,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為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提高法治人才培養質量,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提升法學研究能力和水平,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動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理論支撐。
(二)工作原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確保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謀劃和推進。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強烈家國情懷、扎實法學根底的法治人才。堅持遵循法學學科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分類建設和管理法學院校。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相結合,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規律,汲取世界法治文明有益成果,推動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高質量發展。
(三)主要目標。到2025年,法學院校區域布局與學科專業布局更加均衡,法學教育管理指導體制更加完善,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重點領域人才短板加快補齊,法學理論研究領域不斷拓展、研究能力持續提高,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對策研究更加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進一步創新發展。到2035年,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相適應,建成一批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法學院校,造就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法學專家學者,持續培養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人才,構建起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形成內容科學、結構合理、系統完備、協同高效的法學教育體系和法學理論研究體系。
二、堅持正確政治方向
(四)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根本遵循。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用習近平法治思想全方位占領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陣地,教育引導廣大法學院校師生和法學理論工作者做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實踐者。充分發揮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院)及法治工作部門理論研究機構作用,深入研究闡釋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原創性貢獻,不斷豐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深入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理化闡釋、學術化表達、體系化構建,推動理論研究成果向課程體系、教材體系、教學體系轉化。統籌整合研究力量和資源,積極推出高質量研究成果,充分展現習近平法治思想鮮明的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全面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開設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法學專業核心必修課,鼓勵有條件的高等學校開設相關必修、選修課程,與法治工作部門聯合開設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法治實踐相關課程,打造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門課程模塊,開展好面向全體學生的習近平法治思想教育。加強習近平法治思想師資培訓。用好《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綱要》、《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問答》、《中國共產黨百年法治大事記》等讀物。
(五)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牢牢把握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引導廣大法學院校師生和法學理論工作者自覺強化黨的領導意識,健全黨領導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體制機制,將黨的領導貫徹到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全過程各方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引導廣大法學院校師生和法學理論工作者在原則問題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堅決反對和抵制西方“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等錯誤觀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著力培養社會主義法治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引領法學理論研究,深入學習把握黨領導法治建設的百年光輝歷程和歷史經驗,教育引導廣大法學理論工作者努力做先進思想的倡導者、學術研究的開拓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法學院校和科研院所黨組織要從嚴落實好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切實把好方向、管好陣地、建好隊伍。
(六)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把講政治作為根本要求,教育引導廣大法學教師和理論工作者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貫穿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工作始終。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法學教育教學全過程,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強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深入推進法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課程設置、課堂教學、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理論研究等人才培養各環節,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深刻把握新時代法學理論研究的政治性,自覺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開展研究,建強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陣地。
三、改革完善法學院校體系
(七)優化法學院校發展布局。以服務國家發展大局、適應區域法治人才需求為根本,調整優化法學院校區域布局,統籌全國法學學科專業設置和學位授權點設置,推進法學教育區域均衡發展。完善法學教育準入制度,健全法學相關學科專業辦學質量預警機制,對辦學條件不足、師資水平持續低下、教育質量較差的院校暢通有序退出機制。建立法學教育質量評估制度,完善評估指標體系,在現有法學學科評估工作基礎上,按計劃開展高等學校法學本科教育教學評估,通過限期整改、撤銷等措施,優化法學學科專業布局。加快“雙一流”建設,鼓勵法學院校突出特色,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積極支持西部地區法學院校發展,進一步優化法學學位授權點布局,在招生規模、師資、經費、就業等方面加大政策傾斜力度,開展好全國法學教育東西對口支援,實現法學教育資源合理配置。
(八)完善法學院校管理指導體制。完善法學教育管理體制,加強中央依法治國辦對法學教育工作的宏觀指導,加強國務院教育主管部門和司法行政部門對高等學校法學教育工作的指導。推進法學院校改革發展,發揮好重點政法院校在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中的骨干示范作用。法治工作部門要加大對法學院校支持力度,積極提供優質實踐教學資源,做好法律職業和法學教育之間的有機銜接。發揮好高等學校法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學科評議組、全國法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全國司法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等專家委員會作用,增加有法治實踐經驗的委員比例,優化人員組成,提高法學教育指導管理水平。
四、加快完善法學教育體系
(九)優化法學學科體系。完善法學學科專業體系,構建自主設置與引導設置相結合的學科專業建設新機制。立足中國實際,推進法理學、法律史等基礎學科以及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軍事法學等更新學科內涵,更好融入全面依法治國實踐。適應法治建設新要求,加強立法學、文化法學、教育法學、國家安全法學、區際法學等學科建設,加快發展社會治理法學、科技法學、數字法學、氣候法學、海洋法學等新興學科。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加強紀檢監察學、黨內法規學學科建設。推進法學和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統計學、管理學、人類學、網絡工程以及自然科學等學科交叉融合發展,培養高質量復合型法治人才。完善涉外法學相關學科專業設置,支持能夠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工作的高等學校按程序設置國際法學相關一級學科或碩士專業學位類別,支持具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的高等學校按程序自主設置國際法學相關二級學科,加快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精通國際法、國別法的涉外法治緊缺人才。
(十)健全法學教學體系。注重思想道德素養培育,結合社會實踐,積極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教育,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健全法律職業倫理和職業操守教育機制,培育學生崇尚法治、捍衛公正、恪守良知的職業品格。適應多層次多領域法治人才需求,扶持發展法律職業教育,夯實法學本科教育,提升法學研究生教育。完善法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法律專業學位基本要求,法學類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更新職業教育法律相關專業教學標準。在法治工作部門支持下,建立法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和法律職業資格銜接機制,研究探索法律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改革,開展法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培養質量認證試點工作,提高培養質量。更新完善法學專業課程體系,一體推進法學專業理論教學課程和實踐教學課程建設。適應“互聯網+教育”新形態新要求,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手段。強化法學實踐教學,深化協同育人,推動法學院校與法治工作部門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學生實習實訓等環節深度銜接。建立法治工作部門、法律服務機構等接收法學專業學生實習實訓工作制度,探索法學專業學生擔任實習法官檢察官助理,積極拓寬法學專業學生到國際組織實習渠道。建設一批校外法學實踐教學基地。根據民族地區實際需求,培養既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又懂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法治人才。
(十一)完善法學教材體系。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統領,通過抓好核心教材、編好主干教材、開發新形態教材等,構建中國特色法學教材體系。用好《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等教材,鞏固法學類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在法學教材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及時組織更新修訂,拓展法學類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建設的覆蓋面,提升影響力。推進中國法學系列教材建設,充分反映全面依法治國發展成就。嚴格法學教材編寫人員資質條件,加強教材分級分類審核,把好政治關、學術關。
(十二)加強法學教師隊伍建設。突出政治標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法學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打造一支政治立場堅定、法學根底深厚、熟悉中國國情、通曉國際規則的高水平專兼職教師隊伍。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作為教師招聘引進、職稱評審、崗位聘用、導師遴選、評優獎勵、聘期考核、項目申報等的首要要求,加強日常教育管理督導,加強思想政治素質考察,強化法治和紀律教育,教育引導廣大法學教師努力成為“四有”好老師。建立完善以教學科研工作業績為主要導向的法學教師考核制度,提高法學教師教學業績和教學研究在各類評審評價中的分值權重,建立符合法學學科特點的教師評價與職稱晉升制度,著力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傾向,弘揚“冷板凳精神”,激勵引導法學教師專心治學、教書育人。推動法學院校、科研院所與法治工作部門人員雙向交流,加大法學教師、研究人員和高等學校法務部門工作人員到法治工作部門掛職力度,在符合黨政領導干部兼職等有關政策規定基礎上,探索建立法治工作部門優秀實務專家到高等學校任教以及到智庫開展研究制度,實施人員互聘計劃。充分發揮全國法學教師培訓基地作用。優化法學教師隊伍結構,根據法學理論體系、學科體系、課程體系建設要求,形成梯次化法學教師隊伍和學術創新團隊。
五、創新發展法學理論研究體系
(十三)強化法學基礎理論研究。加強馬克思主義法學基本原理研究,以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為基礎,加強法學理論提煉、闡釋,不斷完善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體系。堅持把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闡釋作為首要任務,加強對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概念、判斷、范疇、理論的研究,加強對習近平法治思想重大意義、核心要義、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的研究。緊緊圍繞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切實加強扎根中國文化、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的法學理論研究,總結提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具有主體性、原創性、標識性的概念、觀點、理論,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不做西方理論的“搬運工”,構建中國自主的法學知識體系。把握黨內法規研究跨學科特點,統籌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為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依規治黨提供有力學理支撐。加強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法制史特別是革命根據地法制史的研究,傳承紅色法治基因,賡續紅色法治血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支持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法學學科發展。加強外國法與比較法研究,合理借鑒國外有益經驗,服務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強化國家社科基金和部級法學類科研項目導向作用,推進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時代化。建設一批國家重點法學基礎理論研究基地,加大對法學基礎理論研究扶持力度,研究探索社會力量支持法學基礎理論研究機制。
(十四)強化全面依法治國實踐研究。立足建立健全國家治理急需、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律制度,圍繞法治建設重大規劃、重點改革、重要舉措等,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法律政策研究,充分運用法治力量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系統研究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出對策建議。加強對基層立法聯系點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和發揮立法“直通車”功能的研究。圍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強對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法治保障研究,加強國家安全、科技創新、公共衛生、生物安全、生態文明、防范風險、大國外交等重點領域法治實踐研究,加強新技術新業態新應用領域法律制度供給研究。建設國家亟需、特色鮮明、制度創新、引領發展的法治高端智庫。建好用好國家級涉外法治研究基地。
(十五)完善科研考核評價制度。堅持鮮明的人才培養導向、潛心治學導向、服務黨和人民導向,改進科研評價方式,構建符合法學學科特點的學術評價體系,以學術質量、社會影響、實際效果為衡量標準,建立健全教育、激勵、規范、監督、獎懲一體化的科研誠信治理體系,堅持學術不端“零容忍”,健全學術規范監督機制,落實學術不端與師德失范處理處罰聯動機制,引導教學研究人員潛心鉆研、鑄造精品,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推動項目管理從重數量、重過程向重質量、重結果轉變,實行績效分類評價,推行科研成果代表作制度,完善將報刊理論文章、教學研究成果、決策咨詢報告等納入學術成果機制,把參與法治實踐、咨政建言等納入科研考核評價體系,提高科研考核評價工作科學性。完善法學研究成果評價評獎機制,組織好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等評選活動。加強法學學術期刊管理,牢牢把握辦刊正確方向和輿論導向,推動法學學術期刊多樣化、差異化、高質量發展,支持外文法學學術期刊發展,構建法學學術期刊發展長效機制。完善法學期刊評價指標體系,科學合理設置實務類期刊評價指標,不唯引用率等學術化標準,綜合考慮對法治實踐的貢獻進行評價。
(十六)推進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加強習近平法治思想國際傳播,全面展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充分彰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偉力、真理偉力、實踐偉力。加強法學對外交流,通過開展雙邊多邊合作研究、共同舉辦學術論壇、互派訪問學者等形式,拓展對外交流領域和渠道。發揮中國法治國際論壇等平臺作用。加強我國優秀法學研究成果對外宣傳,推動專家學者對外發聲,創新對外話語表達方式,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的國際傳播能力。認真總結我國法治體系建設和法治實踐經驗,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講好中國法治故事,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法治理論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法治學術交流合作。完善外國法查明機制,推進世界主要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建設,注重組織搜集篩選、翻譯國外法律信息資料,加強世界法學名著的漢譯工作和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的外譯工作。
六、加強組織領導
(十七)強化組織實施。堅持黨對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工作的全面領導,中央依法治國委加強統籌規劃,國務院教育主管部門和司法行政部門會同有關法治工作部門密切協作、形成合力,推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各級黨委要加強組織領導,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統籌推進任務落地落實。法治工作部門要加強實踐資源、實踐平臺和實踐機會供給,推動法學教育與法治實務相互融合。中國法學會要充分發揮學術團體引領職能,吸引和團結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更好服務法治中國建設。組織人事、宣傳、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要完善政策保障機制,為加強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創造更好環境和條件。法學院校和科研院所黨組織要履行好辦學治校主體責任,切實將推進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各項工作舉措落到實處。探索建立全國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資源信息網絡平臺,推進資源整合,實現系統集成、資源互聯共享。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27日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熱門排行
- 1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榆林趙家峁村何以…
- 2去年陜西省農業農村工作呈現十大亮點
- 3提高交通安全意識 強化應急避險能力
- 4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在西安…
- 5西安吹響城市“北跨”發展“集結號”
- 6今年陜西將實施“七大工程”全面推進…
- 7“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聚集…
- 83月起陜西將執行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
- 9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
- 10強健鐵路“雙腿” 隴海線集中修施工…
- 11搭上這班春游列車,踏春去
- 12西安市總工會春季大型招聘會暨工會主…
- 13務工人員大增,延安南溝村何以人氣爆…
- 14陜西興平:二月二“炒蚰蜒” 炒出一…
- 15陜西:設施農業“鏈” 穩定“菜籃子”
- 16陜西延安:歡慶“二月二”多彩民俗點…
- 17陜西省婦女第十四次代表大會開幕
- 18我國80噸級可重復使用液氧甲烷發動…
- 19王蒙等名家在首屆非遺論壇演講
- 20陜西重點項目建設迎來發展的春天